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大自然中獅子的觀察、比較和對生活中的各種獅子藝術品的欣賞,了解獅子的特點。
(二)能大膽地運用不同材料表現具有不同個性的獅子。
(三)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獅子,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
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繫。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把獅子作為威武、權威的象徵,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有關獅子的藝術品,如:舞獅表演,大門前、橋墩上的石雕獅子,還有獅子的剪紙作品等等。本課設計利用多媒體可視形象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生活里的獅子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這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薰陶, 同時也促使學生去關注生活里的細節, 這也是學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術素養之一。
學生分析:
一年級是新課程改革實驗年級,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們已經熟悉和喜歡了各科教師嶄新的教學態度、理念與教學方式。在美術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歡迎更新穎、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他們敢動手、愛提問,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自信、大膽、自由地通過美術形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而且第一冊美術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貼、撕、畫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師可以大膽放手。
教學重點
:
如何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獅子的特點,進行大膽表現。並了解身邊的獅子藝術品並抓住獅子特點用身邊的材料表現獅子。
教學難點:
獅子頭部特徵的表現。並能大膽地運用不同材料表現獅子的頭部特徵。
學生用具:
收集身邊的不同材料(毛線、碎布、掛曆紙等)、剪刀、膠水。
師生互動過程:
教學意圖
(1)引導學生體驗獅子大王的兇猛,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 師
播放獅子的吼叫聲,出示雄獅的形象引出課題。
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引入課題。並安排一學生頭戴獅子面具模仿獅子的吼叫聲竄上講台。
(2)分析自然界中獅子的特徵。
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分析雄師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 師
提出研究問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組織學生交流,概括出獅子大王的不同特徵:頸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
學 生
(1)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安排一個組長。
(2)小組同學利用教師提供的獅子大王的圖片,分小組共同研究下面的問題:
一組:獅子大王一家中,誰最具有獅子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二組:獅子大王的眼睛與其它動物的眼睛有什麼不同?
三組:獅子大王的鼻子與其它動物有什麼不同?
四組:獅子大王的耳朵與其它動物有什麼不同?
五組:比較幾種獅子大王面具的製作方法,它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製作方法。
(3)分析藝術作品中獅子的不同表現方法。
增加美術文化含量,解決教學難點。
問:藝術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現獅子大王的特點? 利用教材第16頁中的雕塑作品及一些繪畫作品,總結出獅子的嘴的繪製比真實的還要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眼睛。。。。。。
解決製作過程中的難點。
提出問題:
1、這些學生作業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2、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獅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學生作品,分小組進行研究。
教師巡視輔導學生開始動手製作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