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狼鰻
英文名:Wolf Eel
學名:Congrogadus subducens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容易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兇猛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45厘米
珊瑚兼容性:小心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
種屬:鰻鯛科
狼鰻 (Anarrhichthys Ocellatus)屬於肉食性生物,是脊索動物門棘鰭類後頷喜科的生物。被俗稱為「大海怪」。
簡介
體長約一至二公尺,胸鰭很大,但卻沒有腹鰭,有長而曲折的深綠色品種體。有柔軟的脊椎但是沒有鰭刺,一個大而方的頭部。有著一口強而有力的上顎及尖利的獠牙,能輕易撕咬並磨碎獵物。另外,在顎上有厚厚的護墊,可以使它們在壓碎貝類和海膽時不至於受傷。平時它們都捲曲在深海岩礁洞穴里,只有在覓食時才會將頭伸出洞外。不過根據研究發現,年幼的狼鰻生活在較淺的水域,成長後才會轉移到海下較深的岩穴中生活,並且將自己捲曲在黑暗的洞穴里,想要發現狼鰻的就通常只有在它們覓食的時候將頭伸出洞外,不過因為狼鰻有著極為醜陋的外表,當它們現身時會令許多人被它們的樣子給嚇到,也就有了很多人誤以為是怪獸。成年的狼鰻能長到2.5米長,據說它們很有勇氣,敢於從潛水員的手中拿取食物。還有很強的攻擊性,會經常在夜裡互相撕咬。
經常被歸類於䲁科魚。也會出現綠色品種,通常是褐色帶有綠色斑點。需要250升以上的水族箱,提供藏身地點。缸要加密封的蓋防止其逃跑。可以放入珊瑚缸,但會吃掉一些小魚和甲殼類動物。食物包括各種動物性餌料,像小海魚、切碎的貝肉及對蝦等。
特徵
體長2—2.5米,體重15—20公斤,但也有記錄表明它可以長到8米左右,體
色豐富多樣,有藍色、綠色、紅色、褐色等色型,胸鰭很大,沒有腹鰭,身體細長,表皮柔軟黏滑,最有特點的部位是它那又大又方的腦袋。
狼鰻屬於肉食性魚類,以海膽、螃蟹、龍蝦、章魚以及各種貝類為食,它嘴裡尖利的獠牙和有力的雙顎可以輕易的咬碎甲殼動物,而且顎上厚厚的嘴唇起到了護墊的作用,使它在進食海膽和貝類時不會被刺傷硌痛。
習性
狼鰻的攻擊性很強,它們經常在夜間相互撕咬,狼鰻喜歡攻擊比自己小的生物。據悉,狼鰻是脊索動物門———棘鰭類後頷喜科中的生物,屬於肉食性生物,體長約1—2米,胸鰭很大,但沒有腹鰭。根據研究發現,年幼的狼鰻生活在較淺的水域,成年後才會轉移到海下較深的岩穴當中,並且將自己蜷曲在黑暗的洞穴里,只有在覓食的時候才可能會將頭伸出洞外。
就像性情兇猛的虎鯨從沒有傷人記錄一樣,外表醜陋兇狠的狼鰻對人類表現出了難以理解的溫順。當潛水員接近它的洞穴時,平時懶得動彈的狼鰻會游出洞外,主動湊上來在潛水員附近緩緩遊動甚至任由撫摸。當然,如果它發現你有惡意的話,那些鋒利的獠牙一定會給你留下難以忘卻的紀念。
繁殖分布
狼鰻每年10月—翌年2月間交配繁殖,雌鰻每次產下7000—10000枚卵,由雙親共同照料,孵化期約13—16周,時間長短依賴於水溫高低,幼魚出世後會在淺海地區漂蕩生活2年左右,棲息地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向深海移動,4~5歲性成熟,但直到7歲才能交配繁殖,壽命不詳。
狼鰻廣泛分布於太平洋的北部海域,見於日本海、俄羅斯、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島、美國和加拿大的西海岸甚至北極海。
雖然長相醜陋,但據說狼鰻的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人曾經在美洲一個古老的原住民部落里發現過狼鰻的牙齒,結合該部落的歷史說明它在9000年前就出現在印第安人的選單上了,狼鰻仍然是太平洋漁業的重要捕撈對象。
儘管巨大的捕撈量沒有使這種繁殖率非常高的魚類元氣大傷,但是海底拖網的使用嚴重破壞了狼鰻賴以生存的深海環境,同時導致其食物資源大幅度減少。鑒於海洋學家對此提出強烈抗議,許多國家已經停止了竭澤而漁有失長遠考慮的錯誤做法。
深海中形態奇特的魚
深海中形態奇特的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