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死

公狼挺然佇立,在它身後的樹旁, 最後我們的獵狗,喉管被它咬斷, 早巳咽氣死掉,倒在狼的腳前,

詩歌原文


亂雲匆匆馳過火紅火紅的月亮,
好像團團濃煙飛越熊熊的火場。
大地昏昏冥冥,林中烏黑如漆。
―一我們悄然無聲,走過林中草地,
披荊斬棘出沒在參差高低的灌木叢,
接著走進一片低矮的青樅林中。
這時我們發現幾道深深的爪印,
這是狼跡,我們正一直在找尋。
我們連忙細聽,屏住我們的呼吸,
踮起腳尖不敢落地一一可林外林里
卻聽不到一點聲響和動靜,只有
陰森森的風信雞對著蒼天哀鳴悠悠;
因為遠離地面的陣風,在高空吹刮,
只稍稍掠過一座座元然孤立的高塔,
長得低矮的橡樹靠在岩石上面,
好像舒坦地躺著,已經靜靜安眠。
――真是萬籟俱寂。我們中最老的獵人
一直在耐心查勘,這時更低頭細偵,
乃至於伏倒地上。他有豐富的經驗,
我們從來沒見他有過錯誤的判斷;
只聽他低聲說道:這爪印留下不久,
說明一對大狼和兩隻小狼剛走,
爪印蒼勁有力,切不可掉以輕心。
聽罷我們人人都握緊獵刀的刀柄,
又把擦得亮亮的獵槍細心藏嚴,
我們撥開枝權,一步一步向前。
前面三人忽然停下,我望過去,
猛不防看見兩隻眼睛亮得出奇,
再往前看有影影綽綽四個身影
在月下草木叢中蹦跳得多歡欣,
簡直像看到主人回家的幾條獵狗
天天歡叫著圍住主人跳躍轉悠。
外形相似,跳躍的步姿一模一樣,
只不過狼崽子跳呀蹦呀並不叫嚷,
它們知道離這裡不遠的房子裡,
人警覺地睡著,人可是它們的仇敵。
公狼挺然佇立,在它身後的樹旁,
躺著一條母狼,模樣像尊石像,
像羅馬人膜拜的神狼,因為它曾哺乳
雷姆斯和羅姆勒斯這兩位傳說中的遠祖。
公狼朝前走了幾步,旋而蹲下
前腿筆直,緊緊抵住鐵鉤般的前爪。
它明知身陷絕境,猝不及防被圍,
肯定已無退路,想逃終究枉費;
於是當機立斷,張開血盆大口
咬住最先竄來的那條獵狗的喉頭,
不顧彈落如雨,顆顆射進皮肉,
它只死死咬住,絕不鬆開獵狗。 產?
我們的幾把獵刀,像幾把巨大的鐵鉗,
交叉地一齊插進它那壯碩的肋間,
最後我們的獵狗,喉管被它咬斷,
早巳咽氣死掉,倒在狼的腳前,
這時狼才鬆口,抬頭把我們望望,
兩肋的幾把獵59還都插在身上,
它精疲力竭地倒下,草上血流如注;
我們的幾管獵槍把狼三面圍住。
――它又抬頭看看,終又踣然倒下,
舐著嘴邊的鮮血,默默地邊舐邊咂,
明知必死無疑,它神情異常峻冷,
閨上一雙大眼,到死都不哼一聲。

我把頭靠著那支已經打空的獵槍,
不禁沉入冥想,不禁游移彷徨,
決不定是否再去追逐母狼小狼,
剛才它們都想等公狼一起逃亡,
我相信,要沒有兩條小狼隨身,
母狼決不會丟下公狼獨自逃遁;
但母狼的責任要救出幼小的狼崽,
還要教會它們忍受饑寒和禍災,
永遠藏身山林,決不同市鎮妥協,
人類收養奴性的走狗用來狩獵,
為求棲身之地,那些殘忍的獵狗
趕在前面追逐山林中最早的走獸。

嗚呼!人類枉有這樣崇高的名字,
我為人類的渺小感到無比的羞恥。
應當如何結束多災多難的一生,
狼呀,你是榜樣,你有崇高的精神!
細想碌碌一世,生前身後多少事,
唯有沉默偉大,其餘都渺小不值。
――啊,出沒山林的走獸,我了解你,
你臨終前的目光,一直射到我心裡。
這目光明明在說:“就看你能不能
讓思想境界也這樣刻苦、這樣深沉,
以達到我這種驕傲堅韌的高度,
雖然我只是一頭生於山林的走獸。
哀嘆,悲泣,祈求都是軟弱卑怯。
應當堅韌不拔,不顧命運惡劣,
不辭任重道遠,剛毅地奮鬥到結局。
然後像我一樣,默默地忍痛而死去。”
1843年作於M堡

詩歌鑑賞

如果按照維尼的比喻,詩歌是“思想的珍珠”,“無與倫比的鑽石”,那么《狼之死》作為維尼最負盛名的詩篇,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珍珠鑽石中最耀眼的一顆。該詩對於狼臨死之際的壯烈的描寫以及最後一段深刻又濃烈的抒情震撼人心,歷來膾炙人口。
《狼之死》實際作於1838年10月,1843年2月發表於《新舊大陸評論》,以後收入《命運集》。詩末所標寫作地點“M堡”,是指曼恩―吉羅城堡,是維/C在母親去世後繼承8J祖上遺產。人到中年,維尼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多災多難的一生”:先是1837年底母親過世,繼而1838年與相好多年的女演員瑪麗・多瓦爾感情破裂而分手,同時與文社的朋友們徹底決裂。維尼的心情十分沮喪。他在1843年致友人信中說:“許許多多的事情使我難受,我隻字不提!對我來說,寫《狼之死》是一次放血。”這首作品借普通的圍獵題材翻出新意,寫一條公狼為保護母狼和幼狼,頑強抵抗,最後冷傲堅毅地承受子彈屠)J,不吭一聲,默默死去;詩人在第一段細緻淋漓的描述醞釀及第二段深入有機的催化後,在第三段抒發了令人震驚的深刻的主題思想。
此詩的第一段圍繞詩題“狼之死”來展開,以敘事為主,詩人以較長的篇幅,詳細描寫圍獵及狼死的經過。作品的前三行,維尼以詭異的色彩(火紅火紅的月亮)、陰沉的意象(穿月的亂雲,昏昏冥冥的大地)以及令人驚恐的場景描寫(烏黑如漆的叢林)開場,類似於音樂作品中一個帶有凶兆的令人悸動不安的引子,預示著血色傍晚一場血腥的圍獵即將開始。在這樣的場景里,一隊獵人(“我們”)悄無聲息地登場。詩人在敘事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描寫風信雞悠悠哀鳴,陰風一陣陣掠過,反襯林中死一般的寂靜,渲染現場陰森恐怖的景象,照應開篇的景物描寫,給第一段定下了陰森、悽厲、冷酷的調子,無形中把這場黑夜打獵描繪成了陰險的屠殺。接著,詩人筆調一轉,四條狼“閃亮”出場(“眼睛亮得出奇”),詩人有意用了溫馨的人性化的筆觸來描寫狼的一家,這種溫暖的描寫與之前獵人出場時陰冷的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已經顯示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傾向。不僅如此,詩人還採用古羅馬傳說,進一步強化對狼的敬重。相傳羅姆勒斯和孿生兄弟雷姆斯被遺棄後由母狼哺乳餵養長大,後來羅姆勒斯成為羅馬城的創建者和第一代王,哺乳餵養過他的母狼也被奉為神狼,古羅馬有很多石像描繪這一傳說。這樣令人敬仰的狼,這樣溫馨的並不擾人的(小狼並不叫嚷)狼的一家,此時卻遭受獵人的圍攻,“身陷絕境”。危難之中,公狼挺身而出,奮起自衛。在第一大段的最後部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獵人的殘酷和屠殺的血腥,而是公狼面對屠殺所表現出來的默不作聲的鄙夷、冷峻、剛毅和堅忍,這部分正是作者推崇的冷峻堅忍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詩歌史上讓人過目不忘的經典描寫。
作為圍獵者之一,“我”目睹公狼之死,在第二段里不禁陷入沉思,不忍再去追逐母狼和小狼。詩人設身處地替母狼著想,母狼之所以丟下公狼獨自逃遁,有兩個理由:一是有責任從獵人的刀槍之下救出小狼;二是有義務繼續撫養小狼長大,教會它們適應艱苦的環境,躲避人類以及“奴性的走狗”(獵犬)的傷害。
如果說,在第一段里,更多的是以獵人的身份展開描寫,情感的表露還相對隱秘,至多是通過環境渲染和典故運用來暗示愛憎;在第二段里,更多的是通過站在狼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獵人已經感到內疚;那么,在第三段里,詩人完全是站在狼的立場上,也就是站在“人類”的對立面上,以羞恥的心情來譴責殘酷而渺小的“人類”,以敬仰之情讚賞狼面對死亡的態度可以作為人類“結束多災多難的一生”的榜樣:“你有崇高的精神”,“唯有沉默偉大,其餘都渺小不值”。詩人借狼的口吻進一步表達了自己深刻的冷傲堅韌的生命哲學:哀嘆、悲泣、祈求都是軟弱卑怯的表現;面對艱險的道路,惡劣的命運,死亡的降臨,應當冷峻傲岸,堅韌不拔,剛毅地奮鬥到底,然後像狼一樣,默默地舔舐鮮血,忍痛死去。這種看似陰鬱灰色的生命哲學,本質上卻具有超越一切的巨大的精神能量;也正是憑藉這樣的精神能量,詩人在現實生活中忍受並超越了母親的死亡,女友的背叛,友人的反目,政治上的失敗,酉全胃癌的折磨,一聲不吭,冷傲堅韌地走向生命終點,實踐自己崇高的生命哲學。
在這首詩里,“我”(獵人)只是渺小的人類的一分子,真正代表詩人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是堪為人類典範的狼。正像維尼其他詩中的摩西、耶穌實際上是詩人的化身一樣,本詩中的狼無疑也是詩人的化身。有意識地運用象徵手段,藉助於其他形象以展示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抒發熔岩般熾熱的激情,正是維尼詩歌的最大特點。出神入化的敘事描寫與濃烈而深刻的抒情交相輝映,則是本詩又一個鮮明的特點。突出的例子是,第一段最後部分對狼冷峻赴死的傑出描寫,與第三段全詩最後部分濃烈的抒情,前後照應,華光四射,令人目炫心驚。此外,仿佛讓人置身其間的生動的場景渲染,是本詩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正如前面分析的,這不僅是單純的為敘事服務的景物描寫,更有巧妙地表達作者愛憎褒貶的作用。與《摩西》等詩篇相似,架構的宏大,語言的考究,音韻的精美,也是本詩的重要特色。全詩也採用兩行一韻的業歷山大體(AA,BB,CC,DD),嚴謹而不刻板,部分詩句音韻圓潤流轉如彈丸,特別上口。如詩中著名詩句“唯有沉默偉大,其餘都渺小不值”,原文是Seul le silence est grand; tout le resteest faiblesse.其中silence與grand,以及reste est faiblesse,有一連串的元音相同的語詞重疊出現,類似漢語中疊韻的運用,造成一種連綿圓轉、餘音裊裊的效果。維尼詩中深刻的思想得以流傳後世,恐怕不僅僅因為其獨特的哲理,也得力於其圓轉連綿、極易上口的精美的音韻吧。

詩歌作者

詩人簡介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阿爾弗雷德・德・維尼(Alfred de Vigny,1797-1863)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生於洛什市的一個貴族家庭,波旁王朝復辟時他參加國王的憲兵隊,護送路易十八出逃,1823年晉升為上尉,1827年退伍。他是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主要作品有、歷史小說《桑-馬爾斯》(1826)、中篇小說集《軍人的榮譽與屈辱》(1835)、劇本《夏特東》(1835)等。

作品簡介

維尼是一位孤獨高傲的貴族詩人,他的詩歌不多,僅有《古今詩集》(1826-1837)和遺著《命運集》(1864),但他是一位思想家,他的詩歌包含著豐富的哲理。他創造的哲理詩歌採用象徵化的手法,來表達人生孤獨冷漠、惟有沉默偉大的哲學思想,特別謳歌了沒落貴族的孤傲堅忍的精神,是獻給即將滅亡的貴族階級的輓歌。他的代表作《狼之死》,描繪了老狼為了保護小狼,與獵犬搏鬥的寧死不屈的精神: 它精疲力竭地倒下,草上血流如注; 我們的幾管獵槍把狼三面圍住。 ――它又抬頭看看,終又黯然倒下, 舔著嘴邊的鮮血,默默地邊舔邊咂, 明知必死無疑,它神情異常峻冷, 闔上一雙大眼,到死都不哼一聲。 維尼出於對現實的不滿,不到40歲就隱居不出,“狼”是他精心選擇的形象,象徵他不隨波逐流的高傲和沉默。他的詩作形式完美、結構嚴謹,而且運用象徵將個人的痛苦升華,這種客觀化的寫作為後來的帕爾納斯派和象徵主義開闢了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