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在國外某些已開發國家,只要是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狩獵期內,以及遵循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是可以到自然保護區,甚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狩獵活動,所以他們關於狩獵場的研究主要側重於狩獵對社區的影響以及對保護的探討;而在我國,任何時候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狩獵活動都屬於違法行為,所以我國的狩獵研究多趨向對狩獵場管理、相關政策原則等方面的研究。從黑龍江建成第一個國際狩獵場——桃山國際狩獵場開始,到2005年我國已有國際狩獵場65家、小型獵場百餘家。我國的狩獵場大都是集科研、旅遊、運動、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狩獵場,既要體現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又要考慮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主要強調對狩獵場進行規劃內容的研究。
規劃理論
景觀生態規劃理論
生態規劃奠基者Marsh用一句話概況了景觀生態規劃,即與自然共同設計人類生活。主要指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以區域景觀生態系統整體最佳化為基本目標,在景觀生態分析、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區域景觀生態系統最佳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模式,主要考慮人與自然的問題,通過分析自然資源的局限性與優勢,怎樣被人類科學合理地進行利用,同時考慮生態保護、生態平衡的問題,將自然資源保護與景區開發、經濟發展共同研究,用來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其生產能力與抗干擾力。原理形成於各種設計思想,地理學的格局研究與生態學的過程研究相結合作為原理的核心,綜合考慮各種社會學、經濟學、環境學等因素,強調景觀規劃設計的動態調整。
景觀生態規劃理論指導意義為:在進行森林狩獵場規劃設計時,必須將生態自然放在首位,依據景觀完整性原則和生態完整性原則對項目地的不同功能區域做一個合理的區劃,確保原生的動植物區域受到保護;採取四個管理規劃的措施,即資源保護、文化資源管理、對遊客行為進行“限制”以及對周邊地區的管理;重視塑造景觀結構,重點在於以功能分區的各斑塊的設計,廊道設計以及質的設計。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是:發展是前提,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是目的,協調好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之間的相互關係,在謀求發展時,做到經濟發展和生態的可持續性有機結合,進行資源開發時不以環境污染,威害自然生態系統為代價,以控制在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之內為前提。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本要點有三個,即公平性、持續性以及共通性。其中持續性的核心思想是指人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它包括人們發展的縱向永續性與橫向平衡性共同性是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就是要促進人類之間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體現的持續性與公平性原則是共同的,需要全球人民共同行動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公平性指是社會選擇的平等性,包括同代人之間的橫向公平性、代際間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資源。它的目的是:提高人類對旅遊帶來的經濟和環境效應的理解程度;促進旅遊的公平發展;提高旅遊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維護未來旅遊開發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
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論對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的指導意義有:
(1)確定了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的重要性,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落後區域的當地居民,還是靠山吃山這種觀念,有進行伐木行為,偷獵行為等,對當地生態資源有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利用生態資源的方式與旅遊活動相比,後者的負面影響很小,尤其是在一個科學合理的生態規劃下實施的旅遊活動,還可以促進生態資源的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一個科學合理的生態規劃,對於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聯繫,體現了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對於狩獵場開發的重要性。
(2)確定了森林狩獵場相關人員的工作準則,相關人員包括了狩獵場的開發者、當地居民以及狩獵旅遊者,共同目標是相同的,要達到狩獵場生態資源永續發展,所有參與者都要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有意識的保護,開發者在進行規劃時不要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應該放眼長遠利益,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當地居民在獲得社會和經濟利益的同時,要意識到這些利益是以生態效益為前提基礎的,沒有適合生態狩獵的自然環境,也就沒有狩獵者來旅遊,利益損失的直接受害者將是當地居民,所以當地居民要積極投入到環保隊伍當中,嚴禁偷獵活動以及其他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活動;狩獵者是為了追求大自然,體驗狩獵樂趣,沒有自然生態資源為基質,也就沒有可供狩獵場進行活動的場所,所以狩獵者要嚴格遵守狩獵原則,加強環境保護理念。
系統工程理論
系統工程是系統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系統科學的實際套用。可用於一切有大系統的方面,包括人類社會、生態環境、自然現象等,主要任務是根據總體協調,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基礎思想、理論、策略和方法等從橫的方面聯繫起來,對系統的構成要素、組織結構等功能進行分析,達到最最佳化設計。
系統工程理論還處在發展階段,我國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指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的技術。把分析對象看做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對所有系統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簡單理解為要求在進行開發規劃時,應有全局觀與長第三章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基本理論與方法遠觀,強調整體觀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1)系統工程研究問題一般採用先決定整體框架,後進入詳細設計的程式,一般是先進行系統的邏輯思維過程總體設計,然後進行各子系統或具體問題的研究。
(2)系統工程的研究強調系統與環境的融合,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
(3)系統工程研究是以系統思想為指導,採取的理論和方法是綜合集成各學科、各領域的理論和方法。
系統工程論在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中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在:促進狩獵場生態規劃設計合理化。系統工程集合了自然以及社會科學中的思想、理論、方法等,按照總體協調的需要,採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組合的方法,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進行有效組織,然後對各組成部分進行分析和設計,取得最合理的狩獵場生態規劃;建立森林狩獵場生態規劃的反饋機制,起到一個對規劃設計的促進作用,對其可修正,使規劃設計越來越趨於完善。
狩獵期確定
跟據主要狩獵動物的生物學特性,達到保護狩獵動物的目的,對狩獵動物種群數量的正常水平不造成危害,限制在狩獵動物的繁殖期與幼仔的生長期內進行狩獵活動。否則,對動物種群發展與維持非常不利,甚至造成嚴重破壞。因為不同的動物,它們的繁殖期也不同,所以對於狩獵期,應該根據狩獵對象的不同而又不同的狩獵期。例如我國北方地區的狩獵場,對野豬進行狩獵的時間通常是在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對於狗子進行狩獵的時間是在10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對雁、雛類等的狩獵期而言,根據鳥類通常都是在春夏季節進行繁殖,所以狩獵期為秋冬季節。所以狩獵期就是指從保護動物種群的正常發展與維持,而人為制定出來的對可狩獵動物進行狩獵活動的開放時間。
狩獵量確定
Wright等 提出了可以通過對狩獵期長短、狩獵期的起始時間進行調整,以及規定獵捕動物的種類與性別這些措施來制定科學的狩獵量。Lord 等提出狩獵死亡率能夠代替一部分年度自然死亡率,不會導致死亡率增加或者升高。獵取量的確定在一定情況下還必須要結合狩獵場的實際情況,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計算狩獵量的方法主要是根據可狩獵動物的儲存量來確定,即獵取量等於現有儲存量的20%,但是對於繁殖率很高並且給周邊居民帶來很大危害的動物,例如某些地域的野豬,不僅繁殖能力超強,對周邊農戶的莊稼造成嚴重損害,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一定的獵取量。
技術手段
環境容量規劃
如果旅遊者在一定時間段內,到訪同一目的地人數的數量遠遠超過當地的最大容納量的話,對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出現威脅到生態旅遊資源的安全性,因此,推算當地生態資源的環境容量是很有必要的,再利用一些防禦和控制手段,促進當地生態旅遊的持續發展。
狩獵場主要採用生態旅遊環境容量來表示當地環境的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間段,旅遊地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及旅遊者感知旅遊質量等方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通常用當地可接待旅遊人數的最大值來表示 ,同時它遵循“木桶原理”,即決定其大小的是最小因子。
根據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量測法,三官洞狩獵場運用理論推測法,以調查研究或經驗量測法為基礎推測生態旅遊環境容量。有單項與綜合預測法兩種。單項預測法包括4點:生態環境容量,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居民心理容量,設施環境容量。
安全工程規劃
對於一個狩獵場而言,不僅保護環境很重要,確保遊客的安全更為重要,狩獵旅遊不同於一般的旅遊項目,它的特點是要用到獵槍,所以需要重視安全工作的規劃。
首先,對森林狩獵場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①人身安全隱患,在實施狩獵經營活動中,存在槍彈傷人和野豬傷人的安全隱患。
②森林火災隱患,在項目建設和實施當中,存在森林火災隱患,特別是秋冬季節,樹葉調零,雜草枯萎,氣候乾燥,植被含水量低,火險程度高。
③野生動物疫情,狩獵動物存在各種野生動物疫病隱患。
規劃措施如下:
①加強防火措施,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儲備森林防火設備和消防物資,制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設定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誌牌,配備專職巡護員進行巡護;森林防火期內,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對進入項目區的各種機動車輛應當按照規定安裝防火裝置,配備滅火器材;設定防火線,營造耐火的木荷、紅花油茶、刺葉冬青、女貞、忍冬等常綠喬木或灌叢樹種,組成生物防火林帶。
②加強對導獵員的崗位培訓和參加狩獵活動的狩獵人員的安全培訓。狩獵人員必須服從導獵員的管理,在導獵員的帶領下,按照劃定的狩獵線路開展狩獵活動。同時,狩獵人員在狩獵活動中,要切實做好自身防護,嚴禁菸火,防止受傷、傷人、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立人員傷亡救助的緊急預案。
③加強槍彈管理,所有槍枝彈藥由狩獵場安全保衛科在公安機關指導和監督下統一管理,做到槍彈分離,定人定責,杜絕槍枝彈藥失控流動。
④加強對項目區野生動物的疫情監測。
一是在綜合經營區、狩獵經營區和狩獵繁殖區分別設立一個野外固定監測點和一條巡查線路,配備專職檢測人員,定期開展定點觀測和線路巡查。建立野生動物的疫情預警機制,一旦發現野生動物異常死亡情況應及時報告林業、畜牧等相關部門實施應急處置,確保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二是做好動物防疫管理,馴養繁殖場和家畜養殖場要建立嚴格的防疫工作制度,搞好消毒、衛生防疫措施和養殖人員的自身防護。對所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和家畜都要進行免疫接種,對投放狩獵經營區作為獵物的狩獵動物必須實施檢疫,使接種率和檢疫率均達到百分百,嚴密防範野生動物疫情的發生。
⑤配備專業的服務隊伍和導獵員。
⑥設定路標。
⑦加強安全宣傳與教育;槍口不準對人,行獵結束後必須及時取出子彈;槍獵時導獵員必須要引導狩獵者槍口不能向同一方向,即使在有效射程以外,也不允許開對口槍;不準使用小口徑和步槍行獵,以保證安全。
⑧配備必要的安全用品和搶救設備,如相關藥品等。
規劃原則
(1)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
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為基礎,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資源利用之間的關係。在加強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森林旅遊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在森林狩獵場建設和實施,不得獵捕狩獵對象以外的物種,不得破壞自然生態資源、景觀資源及其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得造成新的環境污染,促進森林旅遊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獲取生態、經濟、社會的三大效益。
(2)野生種群數量保持的原則
按照資源消耗量小於資源增長量的原則,對狩獵物種實行年度獵捕量限額管理。同時建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定期將繁殖的子代放歸自然供遊客狩獵,避免造成狩獵物種野生資源的過度消耗,保證其種群數量的相對穩定,實現永續利用。
(3)合理布局、分區管理的原則
根據森林狩獵場內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森林狩獵場建設的運營方式,因地制宜,長短結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將三官洞森林狩獵場劃分為綜合經營區、狩獵動物繁殖區和狩獵經營區三個功能區。
(4)科技為本的原則
森林狩獵場建設既要立足當前、注重實效,又要有較強的前瞻性和較高的科技含量,實行科學狩獵、科學馴養、科學經營和科學管理。
(5)突出特點、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
根據森林狩獵場建設內容,突出特點、分步實施,使各項工程建設合理安排、協調發展。並通過資金積累,實行滾動發展。
(6)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合理利用森林狩獵場內特有的森林資源、景觀資源,挖掘當地民風民俗,扶持並帶動農民增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森林狩獵場域內環境、資源、人口、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7)依法辦事的原則
因野豬、草兔、環頸雉、斑雞等狩獵物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必須依法辦證開展狩獵活動和馴養繁殖活動,不得擅自增加品種。狩獵物種、引進種源開展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活動,嚴格控制在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的範圍內。
(8)安全第一的原則
在開展狩獵活動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切實做好槍枝彈藥管理,配備培訓上崗的導獵員,劃定安全狩獵線路,落實防火措施,確保狩獵區域內參加狩獵活動的狩獵者和所有人員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