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賦芧

狙公賦芧

狙公賦芧是個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啟示是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後引申為反覆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

原文

狙公賦芧 狙公賦芧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

眾狙皆起畢怒。

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眾狙皆伏而喜。

--------------《列子·黃帝》(後被《莊子·齊物論》所引用)

出處

傳說最早見於鄭國思想家列禦寇(列子)的一則寓言。後為《莊子 齊物論》所引用: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譯文

宋國有個養獼猴的人,(他)愛獼猴,(所以)養了成群的獼猴。(他)能理解獼猴的意思,獼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節省家人的口糧,(以此)滿足獼猴的食慾。不久缺少糧食,要限制他們的食量。恐怕獼猴們不聽從自己的,先欺騙他們說:“給你們橡子,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跳起來發怒。他不一會兒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趴在地上表示高興。

注釋

狙公:好養猴子的人

賦:給於,這裡指餵養

損: 減少

欲: 食慾

匱: 缺乏

誑: 欺騙

芧: 橡子,橡果

暮:傍晚

皆:全,都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啟示

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後引申為反覆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

典故

這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典故及其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