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急人之危

狄仁傑急人之危

狄仁傑是唐朝名臣,懂得醫術,特別擅長針灸。又一年他應皇帝徵召,在去長安的路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

原文

顯慶(顯慶年)中,應制(奉皇帝詔令)入關(入長安)。路由華州,闤闠(huán huì,街市)之北,稠人廣眾,聚觀如堵(牆)。

狄梁公引轡(pèi,拉著馬韁繩)遙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即就(走上前去)觀之,有富室兒,年可(約)十四五,臥牌下。鼻端生贅(zhuì,腫瘤),大如拳石,根蒂(低)綴(連著)鼻,才如(就像)食筋(筷子,“筋”同“箸”)。或觸之,酸痛刺骨。於是兩眼為(被)贅所縋(zhuì,牽連),目睛翻白,痛楚危亟(同“急”),頃刻將絕。惻然久之(指狄仁傑見此傷心了好久),乃曰:“吾能為(治)也。”其父母洎(jì,及)親屬,叩顙(sǎng,磕頭)祈請,即輦(niǎn,車子)千絹置於坐側。公因(於是)令(使)扶起,即於腦後下針寸許(左右),乃(就)詢(問)病者曰:“針氣(指針灸的效果)已達病處乎?”病人頷之(點頭)。公遽(立刻)抽針,而瘤贅應手(隨手)而落,雙目登(頓時)亦如初,曾(竟)無病痛。

其父母眷且泣且拜,則以縑(jiān,即絹)物奉焉(送給狄仁傑)。公笑曰:“吾哀(可憐)爾子命之危逼(危險而近於死亡),吾蓋(因為)急病行志(急病人之急,為人做好事)耳(罷了),非鬻技(出賣技術。指靠行醫為生。鬻,yù)者也。”不顧(看)而去焉。

意譯

華州府(今陝西西華縣)是入關的必經之路,那裡人口稠密。在城北街口,圍著一群人,狄仁傑路過時看見了幾個大字:能療此兒,酬絹千匹。狄仁傑去看,原來是個富家的孩子,大約十四五歲,孩子的鼻子下面生了一個腫瘤,拳頭那么大。一端連著鼻子,根部像細長的筷子。一摸它,就感到刺骨般的奇痛。因為腫瘤大,下眼瞼也被往下拉,兩眼翻白,無法合攏。孩子的病情況危急,氣息奄奄,看來熬不了多少時間了。狄仁傑很心痛,他再三考慮後說:“我能給他治療。”孩子的父母立刻跪下來,請求他醫治,並叫人拉來車子,把一千匹絹紡在狄仁傑車旁,表示誠實。

狄仁傑叫人把孩子扶起來,用針在他的腦後扎進去一寸左右,問孩子:“你的腫瘤上有感覺嗎?”孩子點點頭。狄仁傑馬上把針拔出來,剎那間腫瘤竟從鼻子上掉落下來,兩眼也恢復了正常,病痛全部消失,圍觀者都感到驚奇。

孩子的父母及親戚邊哭邊磕頭,一定要把一千匹絹送給狄仁傑。狄仁傑笑著說:“我是可憐那病危的孩子。這是急人之危,為病人解除痛苦罷了,我不是靠行醫吃飯的。”

孩子得救了,狄仁傑趕著車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