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鱔養殖技術

這種黃鱔耐飢餓能力強,一餐吃飽,可5~7天不餵食。 特大鱔最大可長到1.5公斤,是本地鱔的6~7倍。 池中無水後,還要防貓、狗、鼠人池,吞食鱔魚。

 黃鱔又叫鱔魚、長魚、無鱗公子等,古書上叫齡魚,國外稱大米鰻魚。黃鱔屬於珍貴水產,既可食用又可藥用,是一種適應性強的溫熱帶淡水魚類。在我國除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區外都有分布。在國外,主要分布於朝鮮、日本、印度、菲律賓等地。近年來,由於黃鱔種苗來源奇缺,人工繁殖的工廠化尚待深入研究,有人就從國外引進了一個優良品種——泰國特大黃鱔,俗稱特大鱔。 特大鱔較之本地鱔,乍看區別不大,仔細辨別,本地鱔背呈黃褐色,而特大鱔近似草綠色。人工養殖時,特大鱔對人工投餵靈活敏捷,較為配合,具有生長快、易飼養、食性雜等特點。每條特大鱔年產卵2000粒左右,受精率達95%,均高於本地鱔。特大鱔從孵化至長成1公斤,約需7個月,每平方米可產鱔25公斤。這種黃鱔耐飢餓能力強,一餐吃飽,可5~7天不餵食。特大鱔最大可長到1.5公斤,是本地鱔的6~7倍。其人工養繁技術和本地鱔沒有不同,現簡介如下:

一、習性 特大鱔為底棲生活的魚類,鑽洞穴居,晝伏夜出,喜活食,耐飢餓。黃鱔體表粘液豐富,離水後不易死亡,易長途運輸。 適宜黃鱔生長的溫度為15~32℃。低於10℃,很少覓食;低於5℃,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狀態;高於32℃,藏於穴內避暑。對光和味的刺激不大敏感。春夏秋三季活動頻繁。 黃鱔是一種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飢餓條件下,有殘食同類的習性。它攝食動作迅速,食物不經咀嚼就咽下,食物大時,咬住後用旋轉身體的方式來咬斷食物,捕食後即縮回洞內。生長旺季,可採用低價收購豬、牛、狗等牲畜內臟、劣質肉,放少量食鹽煮熟切碎拋入鱔池,效果特佳。 黃鱔有奇特的性逆轉現象。從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產卵後卵巢逐漸變成精巢。精巢為一灰白色細管。待精巢成熟,體長約4O厘米左右時即轉成雄性,其後性別一般不再變化。黃鱔每年只繁殖一次。卵分批產出,產卵時,親魚先吐泡沫積聚成團,然後產卵於泡沫中。成熟的受精卵為金黃色,比重較水大,無粘性,吸水膨脹,親鱔確有護卵習性。受精卵在水溫30℃左右時,約經15O小時孵出仔鱔。

二、建池  鱔池一般選建在地勢稍高、水源方便的地方,可利用不宜養殖其它魚類或不宜種植作物的池塘、水坑等水體。池形可因地制宜,方圓均可。小則2~3平方米,大者2O~1OO平方米。鱔池分磚池、土池、水泥池等類型。底質較鬆軟的土層處宜建磚池,四周用磚和石頭砌成,池壁用水泥勾縫或抹面。池底用三合土或粘土夯實,不能留有孔隙。池壁頂部出檐,以防黃鱔尾部勾牆外逃。不管什麼鱔池都要開一個進水口、一個排水涵洞和一個溢水口。進水口最好接一水槽,讓水從水槽中跌落人池,可增氧,也可防逃。在進水口的對方池底,開一排水涵洞,並在離池底4O厘米處開一溢水口,防止溢水逃魚。整個池深0.7-1米為宜。水源條件好、土質堅硬的地方可建土池。如開展大面積工廠化養鱔,可建水泥池,池底可不鋪泥,只附隱蔽設施。一般情況下,池內保持水深1O~2O厘米左右,普通池還需填增2O~3O厘米厚的松軟肥土泥層。

池內也可用1/3水面養殖水浮蓮、水葫蘆和綠萍等水生植物,並在池旁種南瓜、扁豆等,池上搭架遮陰,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鱔池在放養前,套用生石灰(公頃用75O~9Oo公斤),乾水後清池消毒,約半個月後可養苗。

三、餵餌

黃鱔要分不同的生長階段飼養。鱔苗的開口飼料以絲蚯蚓為最佳,也可將煮熟的蛋黃調成水狀投喂,還可投餵蠅蛆,成鱔主要投餵蚯蚓、蝌蚪、小蛙、蠅蛆、小蝦、蠶蛹、螺蚌肉等,也餵一些下雜魚漿或其它動物內臟等,尤以蚯蚓最佳,每5~6克鮮蚯蚓能增長一克鱔肉。也可餵一部分麥麩、米飯、瓜果、菜屑之類植物性餌料。餌料要葷素結合,要新鮮,黃鱔不吃腐臭食物。變酸、發霉的酒渣、豆腐渣等不要用來餵鱔,以免引起中毒。餵餌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防止幼鱔由於暴食引起病害,以至脹死,在放養的最初2~3天或稍長時間內不投餌料,此後,即餵蚯蚓並混合其它餌料,直到習慣索餌後,完全改用混合料餵養。黃鱔對餌料的選擇較為嚴格,一經長期投食一種餌料後,很難改變其食性,故在飼養初期必須在短期內做好馴餌工作,即投餵那些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增肉率高的混合餌料。 黃鱔晝伏夜出索食,開始宜每天下午4~5時或傍晚供餌,以後逐日提前投喂,約1O~15天馴餌,即可在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2時供餌,也可隔日供餌,以增加其食量。每日投餌量為鱔魚總體重的5%~7%,精料宜少,粗料宜多,分早晚兩次餵養。投餌集中投在餌料台上,餌料台可用木框、竹籮、鋁製網線或尼龍密網布等特製餌料框架,並將其固定在池中。水溫對黃鱔食量及其攝食活動影響很大,15~28℃為最適生長溫度,攝食活動增強,此時要勤喂,餵飽;15℃以下,攝食緩慢,影響索餌;1O℃以下,停止吃食,隨水溫下降而進入洞穴冬眠。

四、管理 

1、無論是購種,還是自捕種,鱔种放養前都要用10ppm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在水溫24~26℃條件下浸洗25~3O分鐘,或用濃度3%~4%的食鹽水浸洗4~5分鐘消毒,對防止水霉病較有效,同時也可消除鱔種體表的寄生蟲(如螞蛾等)。

2、每平方米一般投放鱔苗5O~6O條(約1.5公斤)。條件好的,也可適當多放一些。同一池中的苗種要均勻,切忌大小混養,防止大吃小

3.鱔池水要肥、清潔、溶氧足,投餌不宜大多,以防腐爛發臭,使水質變壞。一般投餌後1~2天需注換新水一次。生長期水深保持1O~15厘米左右,並視天氣變化調節水深。高溫季節適當加深水位,但不可超過2O厘米。要經常灌注新水,有條件的可試用長流循環水。人冬後,要排盡池水,只保持池土濕潤,並在池土上覆蓋一層3~6寸的稻草和其它雜草,以免池水冰凍。池中無水後,還要防貓、狗、鼠人池,吞食鱔魚。

4.黃鱔的抗病能力很強,一般不會患病。如發現鱔體背部出現黃豆大小的梅花斑狀病症,可取1~2隻癩蛤蟆,將皮剝過頭部,繫上繩子,在池水中拖幾趟,一般1~2次即能治癒。為防病,平常可放養幾隻癲蛤螟,其贍酥有預防作用。

總而言之,特大鱔與本地鱔養繁技術沒什麼大不同。只是特大鱔作為商品出售,為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建議條重為0.4公斤左右出售更為合適。 最後提點忠告:一定要謹慎引進特大鱔種苗。目前,特大鱔養殖成了一個新熱點,有人就藉機炒種,種苗價高(12O元/公斤)不算,供應的還不一定是特大鱔優質種苗,易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筆者建議引種時,不妨就品種、種質等簽定引種協定,以防不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