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

第二版序 四、跛足的他物權制度 四、物權客體與登記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叢書名: 二十一世紀法學學術文叢
平裝: 35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1612116, 9787801612113
條形碼: 9787801612113
尺寸: 21 x 15.4 x 2.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孟勤國,男,1957年生,浙江紹興市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82年從西南政法學院畢業後師從武漢大學戴諄隆先生、余能斌先生。著有《經濟體制改革時期的民事立法》、《占有概念的歷史發展與中國占有制度》等論文論著近百篇(部),先後獲省部級優秀成果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三項,省部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項。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被評為第二屆國家級教學名師,2008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

內容簡介

《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共五章,從證明傳統物權理論不適用於中國,到提出二元物權理論,再到構建二元物權體系,力求基本完成為中國尋找一條新的、現實的、科學的物權理論之路的命題。中國應制定什麼樣的物權法?是搞一個大陸法系物權制度的中國版本,還是力求創新與突破?《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對此作了明確回答。
作者首先分析了大陸法系物權理論及體系的缺陷,指出傳統理論獨尊所有權、輕視財產利用權的做法已遠遠落後於當代的經濟與法律實踐,不能以此作為制定中國物權法的理論。隨後,作者圍繞重構中國物權制度這一中心,針對傳統物權理論的一元結構,提出了以所有權表述財產歸屬、以占有權表述財產利用的二元物權理論,對物權的基本問題,包括物權的客體、物權的基本理念、物權的性質與效力、物權的設立與原則、物權的移轉與公示、物權的分類與登記和物權的保護,都進行了探析,根本改變並重新建立了物權制度的理論基礎。以二元物權理論為指導,作者重新認識了所有權制度中的有關問題,對所有權的概念、性質、內容以及共有權和相鄰義務等進行了具體的探討,並根據中國國情,對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作了規定;創立了占有權,建立了統一的財產利用制度體系,使財產利用制度獲得了與財產歸屬制度平等的地位,中國社會兩大財產利用權利,即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國有企業法定經營權在占有權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論述。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走出傳統物權理論
一、傳統的意義與特色
二、古老的拜所有權教
三、離奇的權能分離說
四、跛足的他物權制度
五、物權的發展與創新
第二章 重構中國物權制度
一、物與物權的邏輯起點
二、平等獨立的物權理念
三、所有與占有的二元結構
四、財產利用的權利表述
第三章 研判物權基本問題
一、物權性質與效力
二、物權設立與原則
三、物權移轉與公示
四、物權客體與登記
五、物權保護與方法
第四章 琢磨財產歸屬制度
一、所有權定義
二、共有權關係
三、相鄰人關係
四、所有權類別
第五章 打造財產利用制度
一、占有權基本原理
二、占有權與擔保權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國有企業經營權
附錄一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附錄二 論中國物權法的歷史價值
附錄三 中國物權法走向何處?
附錄四 憤然不能代替讀書——答秦海生“研究生”
第一版後記 學術,應是沉甸甸的
第二版後記 學者,應是坦蕩蕩的
第三版後記 學界,應是亮堂堂的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