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括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博士6人,碩士41人。師資梯隊合理,科研實力較強,4個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及團隊科研基礎良好,在該領域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教師發表論文16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2篇、EI期刊2篇、檢索收錄22篇;課題86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主持和參與3項、省部級10項、廳級36項;著作教材33部;各級科研獲獎7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36項;國家專利38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累計科研經費176.59萬元;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先後承辦國際會議3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32次,現場報告10次,大會報告3次。兩獲“教育強市、我當先鋒”先進集體;兩名教師獲市“五一”勞動獎章;三名教師獲省技能大賽一等獎;多名教師獲羽毛球、網球比賽優異成績。研究生髮表論文475篇、承擔省、校級項目59項、獲省級科研獎勵14項;4名研究生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從事肌腱幹細胞及損傷動物模型建立等研究。
學院設有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兩個專業,均為校級重點專業,體操、田徑、籃球、健美操、大學體育等5門課程先後被評為省級重點和校級精品課程。
學院現有運動解剖學等7個實驗室和大學生體質測試中心。儀器設備300餘台套,價值200餘萬元。擁有標準的塑膠田徑場、室外籃球、足球、排球、網球場等;有容納1600人的綜合體育館;50米標準游泳館;1000平方米體操館;600平方米桌球館;300平方米健美操室及400平方米的健美健身中心等。
2010年以來,學院先後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等運動競賽800多項獎勵,2017年學院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龍舟比賽並進入決賽,單項取得第十名的成績。為國家殘疾人滑雪隊提供技術支持,舉辦7次科學健身講座,負責完成牡丹江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體育科學學院以服務區域體育為宗旨,突出國家需要與區域需要,形成了良好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及系列學科研究成果。多年來為黑龍江省和牡丹江市乃至全國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體育專業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普遍歡迎,就業率逐年提升,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十三五期間,體育科學學院根據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和學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體育專業套用型人才。
專業介紹
體育教育專業:
一、主要課程
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概論、體育心理學、體育科研方法、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運動競賽學、體育社會學、體育繪圖、健康教育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統計學、運動生物化學、田徑、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體操、武術、健美操、速度滑冰、滑雪、游泳。
二、專業特色
實施教學、訓練、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強化一專多能,主副項兼修,突顯從教能力,培養適應多種崗位的套用型體育人才。
三、就業方向
學校和教育機構從事教學、科研、訓練等日常管理工作及社會發展需要的體育管理工作。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
一、主要課程
社會體育管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概論、健身概論、休閒體育、體育健身理論與指導、體育行銷學、體育統計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體育市場調查與分析、運動處方、休閒體育項目策劃與管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健美操、健美運動、體育舞蹈、游泳、羽毛球、桌球、網球、武術、田徑、龍舟。
二、專業特色
實施教學、科研、訓練一體化培養模式,強化一專多能,主副項兼修,突顯民眾性體育活動的指導、組織、管理等實踐能力,滿足休閒娛樂技能指導、科學健身諮詢和休閒娛樂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的套用型體育人才需要。
三、就業方向
各級行政、社區、企業、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場館、學校等從事體育組織管理、經營開發、諮詢指導、康復保健、運動訓練及體育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組織機構
院 長: 欒振昌
書 記: 宋梅梅
副院長: 劉傳勤
副院長: 李樹偉
副院長: 邵林海
辦公室主任:陳學海
教學秘書: 張冬梅、海維芳
輔導員:徐冠男、蔣孝明
系部主任: 宮祥輝、馬馳、孫明和、馬志軍
場館科長: 劉 鐵
游泳館館長:楊東明
大學生體質測試中心主任:艾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