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藤果

牛藤果

牛藤果,Stauntonia elliptica Hems,野木瓜屬,產於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基本信息

牛藤果·植物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牛藤果
種拉丁名:Stauntonia elliptica Hems.
科中文名:木通科
科拉丁名:Lardizabalaceae
命名來源:[hook .icon. Pl. 29: 2844. 1907]
中國植物志:29:028
英文植物志:6:448

屬名

屬中文名:野木瓜屬
屬拉丁名:Stauntonia

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國外分布:印度東北部有分布
海 拔:300-1200

牛藤果·中藥材

【拼音名】Niú Ténɡ Gu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或尾葉那藤S.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 Hand.-Mazz.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nb.)Decne.2.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Hand.Mazz.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將成熟尚呈青色時採摘,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那藤 常綠藤本。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小葉3-7,小葉柄長3cm;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卵圓形,革質,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4-9cm,寬2-2.5cm,全緣,上面平滑,下面帶白色。總狀或傘形花序由3-7朵花組成,雌雄同株;花直徑1.5-2cm,白色、淡紅色或有青蓮色暈;雄花外輪萼片3,闊披針形,長約13mm,內輪萼片3,線形,稍長,雄蕊6;雌花較大而數少,內輪萼片3,披針形較外輪的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圓形,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長6-7cm,果肉白色,內含黑色種子多數。花期5月,果期9-10月。
2.尾葉那藤 攀援灌木。全株無毛。小枝灰褐色。掌狀複葉;小葉3-7,革質;葉形變化很大,倒卵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3.8-8cm,寬1-3cm,先端長尾尖,尖頂常具短而易斷的絲狀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亮綠色,下面黃綠色,有時具白色斑點,側脈和網脈常在上面明顯凹下,下面稍隆起。花雌雄同株,常排成疏鬆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3-8cm,小花梗長1-3cm;雄花有萼片6,外輪3,長圓狀披針形,頂端略尖或鈍,內輪較狹小;線狀披針形,先端鈍;無花瓣;雄蕊6枚,花絲全部合生,藥隔先端凸頭長約1mm,遠較花葯為短;雌花的萼片和雄花相似,但較大,心皮3。漿果卵圓形,內含數粒黑色光亮的種子。花期3-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山谷林緣或山腳灌叢中,也有栽培於庭園中。
2.多生於山坡路旁或溝谷林緣灌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2.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與物理

【化學成份】種子含七姐妹藤甙(mubenin)A、B及C。愈傷組織提取液含那藤甙(mubenoside)A。
【藥理作用】果實和果仁對蛔蟲、鞭蟲有驅蟲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殺蟲止痛。主瘡癰;疝氣疼痛;蛔蟲病;鞭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