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腐蹄病

牛腐蹄病

牛腐蹄病,反芻動物特別是綿羊、山羊和牛養殖業常見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腐蹄病是反芻動物特別是綿羊、山羊和牛養殖業常見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發病率較高,約為8-20%,有的高達30-50%。

病因

其病因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飼料管理方面,主要是草料中鈣、磷不平衡,致角質蹄疏鬆,蹄變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潔、潮濕,運動場泥濘,蹄部經常為糞尿、泥漿浸泡,使局部組織軟化;石子、鐵悄堅硬的草木、玻璃碴等,刺傷軟組織而引起蹄部發炎。
二是由病原菌---節瘤擬桿菌引起的。節瘤擬桿菌又稱微生物(organismK),是貝弗里奇於1938年首先發現於患腐蹄病綿羊的病灶中,後經實驗證實此菌為腐蹄的原發性病原菌,至少有14個血清型。本菌是綿羊、山羊和牛蹄的嚴格寄生菌,離開動物組織後,不能在自然界長期生存。已證明落入草地的節瘤擬桿菌,即使草地濕度很大,也只能保持毒力數天。腐蹄病病癒動物,常遺留下極少損害,此菌可在其中保持活力數月,這是腐蹄病難以消滅的一個原因。本菌引起的炎性損害作用很小,但它能產生強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質,使蹄的表面及基層易受侵害。因此,只有在壞死梭桿菌等菌的協同作用下,才能產生明顯的腐蹄病損害。

症狀

病牛喜爬臥,站立時患肢負重不實或各肢交替負重;行走時跛行。蹄間和蹄冠皮膚充血,紅腫。蹄間潰粒,有惡臭分泌物,有的蹄間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質部呈黑色,用叩診錘或手按壓蹄部時出現痛感。也有由於角質溶解,蹄真皮過度增生,肉芽突出於蹄底。嚴重時,體溫升高,食慾減少,嚴重跛行,甚至臥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擴創後,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間也能看到潰瘍面,上面覆蓋著惡臭的壞死物。重者蹄冠紅腫,痛感明顯。

防治

藥物對腐蹄病無臨床效果,切實預防和控制該病的最有效措施是進行疫苗免疫。
國外學者對本病研究較深,並在免疫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國學者通過數年的攻關研究,分離鑑定出我國腐蹄病病原菌株,並利用篩選出的強毒菌株制出滅活菌苗。通過免疫試驗,研究其免疫期 為6個月,免疫保護率80%以上,為從根本上控制腐蹄病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術,另外,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製出腐蹄病節瘤擬桿菌A、E型纖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纖毛蛋白與綿羊II2聯合基因工程疫苗,由於其培養簡便,成本大大低於滅活菌苗,且具有較好的免疫原性,是未來滅活苗的有效替代品。
加強飼養管理,施用藥物進行治療。
1、圈舍應勤起墊,防止泥濘,運動場要乾燥,設有遮陰棚。
2、草料中缺鋅與銅,每頭牛每日每公斤體重補餵硫酸銅、硫酸鋅各45mg。如鈣、磷失調,缺鈣補骨粉,缺磷則加餵鼓皮。
3、對病牛的治療:1.用20%硫酸鋅溶液洗滌蹄部。2.用10%硫酸銅溶液浴蹄2-5分鐘,間隔1周再進行1次,效果極佳。3.修整蹄形,挖去蹄底腐爛組織,用5%碘酐棉球填塞患部。4.先取青黴素20萬單位,溶解於5ml蒸餾水中, 再加入50ml魚肝油,混合攪拌,製成乳劑,塗於腐爛創口,深部腐爛可用紗布蘸取藥液填充,而後包紮,每天換藥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