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稠子遺址

牛稠子遺址

依據遺物特徵和測定年代,園區內屬於牛稠子文化的遺址,可分為兩期。 年代較鎖港期稍晚,僅右先方遺址,出現此一文化層。 見部份泥質紅陶,及極少量的灰黑陶。

牛稠子遺址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南市永寧鄉。
依據遺物特徵和測定年代,園區內屬於牛稠子文化的遺址,可分為兩期。
1.鎖港期(距今4200~3800年前)
以澎湖鎖港遺址為代表,園區現僅於南科一路、南科二路間之南科南路161KV管線工程覆土中
有零星之發現。出土的器物主要以以紅褐色中或粗砂陶為主,摻雜砂岩、板岩碎屑;器表由粗
繩紋轉變為細繩紋是本期最大的特色,但彩繪、折肩器型持續存在。比較其它遺址可知,當時
台灣西南部聚落數量已增多,並開始出現地區性的差異,包括有恆春半島的墾丁相、鳳山丘陵
以泥質紅陶為代表的鳳鼻頭相,以及以嘉南平原及澎湖群島為主要分布範圍之鎖港相。
2.牛稠子期(距今3800~3300年前)
年代較鎖港期稍晚,僅右先方遺址,出現此一文化層。生業遺留園區同樣有稻米、小米和豆
等農作物,貝類等海洋性生態遺物似已趨減少。右先方是園區石器出土數量最多的遺址,不僅
見有大量的橄欖石玄武岩及板岩質地的石器,也出土了為數不少的磨棒等製作工具以及大量的
廢料,石器應是在當地製作或加工,製作技術也更加純熟,器表多通體加磨且器身更趨細薄。
在陶器方面,以夾雜高密度中粗砂的紅褐色陶為主,摻和料主要為砂岩碎粒而與前期有異,另
見部份泥質紅陶,及極少量的灰黑陶。器型有罐、瓶、瓮、缽、豆等;器表主要為素麵,施加繩
紋的比例低,但器表常塗上黑色彩。在埋葬行為上,已開始使用大瓮埋葬嬰兒遺骸,多采橫置
、瓮口朝南;主流葬式與前期相同,采頭向南之仰身直肢葬,未見葬具。成年遺骸見有拔牙的
證據,玉環取代了貝器成為主要的裝飾品,同時也出現灰黑泥質陶環,但未發現作為陪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