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入侵和掠奪退潮後,文化滲透悄然盛行,後殖民主義應運而生。
後殖民主義的出現提醒人類開始思考,現有世界的範式,因何而起?這個世界的未來,又將往哪裡去?
《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以歐洲學者的獨特視角,展示一幅後殖民主義的印象派畫面,洞察西方文化霸權的滲透和非西方獨立抗爭的實質。
後殖民主義是西方國家前期武力入侵非西方國家的“後遺症”,當非西方國家從政治上爭取獨立後,其實並未真正擺脫受西方國家影響和控制的地位。
西方文化霸權的強勢入侵,深入到非西方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對它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方式、藝術形式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殖民主義站在文化差異的基石上,力圖通過批判歐洲中心主義,打破資本主義“基礎的”歷史寫作,從而否定“第三世界”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的世界結構。
後殖民主義融合了後結構主義的解構和“非中心化”思維模式,把現代性、民族國家、知識生產和歐美的文化霸權同時納入自己的批評視野,開拓了文化研究的新階段。
《後殖民主義和世界格局》選擇了從蒙太奇式的場景拼貼出發,通過擺出事實與現象,由具體提煉思想觀點的方式,引導讀者從感性入手,理解後殖民主義產生的背景與意義,進而對後殖民主義產生更直接通俗的理解。
大量跨文化背景下的案例、經歷輔之以後殖民主義經典著作中畫龍點睛的引用,與其說是在宣揚後殖民主義的教條,不如說是在帶領讀者領略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揭露帝國殖民遺留的各種不平等,進而喚起讀者對獨立後三大洲的後殖民現狀的人文關懷。
作者避開了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改用一種講故事的散文筆法,選用新穎活潑的題材與案例的搭配,講述了一部非西方的第三世界後殖民歷史。
全書並不存在清晰的脈絡與結構,更像是重點觀念與關鍵字的反覆變奏,或是印象派的繪畫作品,有光影的明滅,但不存在嚴密的邏輯主線,是一本面向一般人文知識讀者的優秀普及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