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二十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深圳。牛欄前與深圳市中心城區一山之隔,處在經濟特區的邊緣,交通不便,深圳至龍華只有一班公共汽車,流動人口少之又少,基礎差、底子薄、經濟結構單一,村里雖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組織民眾開荒種果、種菜、搞養殖,村民生活開始有所好轉,但牛欄前村還是沒有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牛欄前村村長鍾偉球上任後,在鞏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決定充分利用接近深圳經濟特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將責任田由村民單一耕作轉變為集體統一開發,以便興建基礎設施,築巢引鳳,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牛欄前人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為了籌集資金,首先組織村民大力挖掘河沙,利用村里豐富的河沙資源,滿足深圳特區建設所需;其次,將全村200餘畝田地以每畝每年120元價格招租種菜,滿足特區人民生活需要。這兩項措施,使牛欄前農村經濟轉變為市郊型經濟。經過一年多的拼搏,當年經濟收入達7.5萬元,人均分紅首次突破40元,牛欄前村邁出了發展致富的第一步。
發展
經過20年的艱苦創業,牛欄前人過上了富裕幸福的小康生活。從原來破舊的磚瓦房到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居住小區,十幾年間,牛欄前村居民的居住環境實現了三次大的跨越。1992年,村領導班子通過村民集資統一規劃、籌建牛欄前新村,以1年時間共建私人住宅30棟,總建築面積達1.35萬平方米,人均104平方米。1996年,在布龍公路和民治大道交匯處,規劃建設新村周圍商住樓和住宅41棟,形成萬眾城至牛欄前老村的第三產業新街,使村民家家戶戶擁有商鋪,人均商住建築面積達到300平米。2005年,為了讓居民有一個更為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社區股份公司又投入近3000萬元,開發建設後山高級別墅區共12棟,每套面積達345平方米。現居住在後山別墅的黃阿姨告訴記者,她嫁到牛欄前村已經44年了,以前的牛欄前村是個很窮的村落,只能靠耕田為生,每天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穿的衣服都補滿了補丁。而現在村里發展越來越好,大家都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也是因為全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才會有這種驚天動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