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抵莊村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南面是山坡,北面是從西向東延伸的脊嶺,百姓宅院就建在脊嶺南側,村莊四周山高風大,陽光普照,山窮水澀,植被較差,村的區域面積東西跨四華里,南北長六華里,梯田多,樹木稀,山路多平路少。交通不暢,經濟發展受到制約。村民世代以種地為生,主要靠天吃飯,耕作技術較簡單,每年越冬小麥優先播種,春種玉米、穀子、少量棉花、豆類等雜糧。

基本情況

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130戶,441人、勞動力242人,共有黨員15名。耕地664.9畝、林地277.9畝。
三、村兩委領導班子成員
書記:高亮明村長:畢春來會計:高明德 村委委員:高玉亮

經濟情況

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7.5萬元,人均純收入4291元。屬於農業村。
2010年糧食總產390噸,平均畝產130公斤.全村經濟總收入187.5萬元,人均純收入4251元。

農村現狀

全村在兩委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先後完成了舞台建設、村委大院硬化、建設了村級衛生所、極大的方便了村民看病買藥。對北房進行了裝修改造作為村裡的辦公用房。硬化了村中街道。2010年引進了南關機械廠在我村投資500萬建設翻砂廠項目。“人畜”吃水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村兩委多次受到鎮裡表彰,2007年三月縣委、縣政府授予我村先進集體稱號。

村名由來和文化發展

村民高氏以放牛為生,將家中的老黃牛放到南山嶺上吃草。 遇見了一隻老虎,老黃牛為了保護主人和老虎相鬥,高氏遂跑回家叫上其他村民上山打虎。一眾人到了山上發現老虎已經被老黃牛用角牴死了,老黃牛也受了傷。老虎抬回村里後眾人將虎皮剝下貼在老槐樹上晾乾,被老黃牛看見後以為是老虎用角使勁抵樹幹上的虎皮,最後力竭而亡。村民為了紀念老黃牛的忠誠護主將村名定為牛抵虎莊村。
五十年代初村業餘古裝劇團由村民高雙午、高小會、高小二牽頭組織,曾和弧堆底村合夥演出。村民第一個男扮女裝高希伯舞台演藝,觀眾是拍手稱讚。每年春節村里還組織上樁故事,秧歌隊到鄉里比賽,男女老少踴躍參加。進入六十年代,女同志謝蘭會、高玉竹、高小花等代替了男扮女裝唱角,劇團曾遠到駕嶺鄉,近到周邊村多次演出《董家嶺》、《陰林川》、《夢中會》等劇目。從領導到演員,從樂隊到管理,各個心甘情願,從不計較報酬。白天地里勞動,晚上登台表演。到八十年代後期,退休工人張家勝承包劇團演出,但因家用電視機普及,農村古裝戲活力從此終止。

地方特色

陽城煎餅

陽城人蓋了房子搬進新家的時候都要攤3天煎餅,鄰居、親戚、朋友來恭賀喬遷之喜必吃煎餅,這3天無論是誰只要去,主人家定會歡迎,陌生人去更是歡迎而且還可以多次去, 主人家非但不生氣還會很高興,
煎餅吃的人越多表示主人家以後的日子越紅火,幫助的人越多.所以這三天的煎餅又稱“發家煎餅”。現在的陽城人無論是居住在鄉下,還是在城裡搬新家的時候還是沿襲這個習俗。
煎餅是我們陽城一種用小米做的特色小吃,以前陽城人出門就做煎餅當乾糧,煎餅容易攜帶,而且耐餓,在百姓中間很受歡迎。
主要製作流程:
1、小米用清水泡一天,然後在石磨上磨成粥狀,
2、在放置一天讓其發酵,再然後加鹼中和除去酸味,之後加水,調製成稀稠適度的粥就可以上火攤了,
3、起火後,先將煎餅囂(攤煎餅的特製器具)放在火上加熱,感覺到溫度差不多了,才舀上一勺準備好的粥攤攤在煎餅囂上,蓋上蓋,等到發起來定型,顏色變成金黃色,就可以食用了。
煎餅可以做成糖的,蔥花的,還有雞蛋的,依個人口味,隨吃隨攤。
整個食品成碗底狀,顏色金黃,口感極美,有小米的清香,蔥花的香味。
要是配上陽城的雜各,更是陽城人的最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