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指牙齒在咀嚼食物時酸弱無力,類於現時的牙質過敏。
解讀
牙齒痠弱,“痠”通“酸”,是指牙齒於咀嚼食物時酸弱無力而言。唐代《日華子諸家本草》稱為“齒齼”,“齼”即“牙齒接觸酸味的感覺”。《中國醫學大辭典》有“齒寒”條,即“齒酸楚也”。
本症與口酸不同,後者是口中有酸味而牙無異常感覺,本症則為牙齒酸弱,咀嚼無力。
中醫套用
1、常見證候
脾腎氣虛牙齒酸弱:牙齒酸弱,遇冷則甚,遇熱亦感不適,甚則咀嚼無力,脈沉弱,舌淡紅,苔薄白。
風寒襲絡牙齒酸弱:素體惡寒畏風,牙齒酸弱,遇冷見風則甚,喜食熱物,惡冷食,脈弦緊,舌淡暗,苔白滑。
2、鑑別分析
上兩證候的共同點為牙齒酸弱,咀嚼無力,時輕時重。脾腎氣虛牙齒酸弱以正虛為主。齒為骨之餘,腎主骨;又齒與胃關係密切,胃與脾以膜相連,脾腎氣虛,齒失榮養,故酸弱無力。風寒襲絡牙齒酸弱以邪客為主。風冷之邪客於齒,則酸弱無力。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多見於老年人且歷時較久,冷熱之物皆不適宜,無明顯誘發因素;後者多見於青壯年,喜熱而惡冷,齒間常有風吹感。
脾腎氣虛牙齒酸弱,治宜健脾補腎,取核桃仁細嚼或能減輕,可用青蛾丸加減治之。
風寒襲絡牙齒酸弱者,治宜溫經散寒,可選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