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 yá niè注音:ㄧㄚˊ ㄋㄧㄝ ˋ
釋義
1. 草木新生的枝芽。引申為始端;端緒。《淮南子·俶真訓》:“所謂有所始者,繁憤未發,萌兆牙櫱,未有形埒垠堮。” 宋 蘇軾 《巫山》詩:“當時伐殘木,牙櫱已如臂。”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劉魯風》:“當時諸侯爭取譽於文士,此蓋外重內輕之牙櫱。” 宋 蘇舜欽 《上三司副使段公書》:“故每屬文,不敢雕琢以害正,然而法章民事,一未知其牙櫱。”2. 萌生;產生。《淮南子·天文訓》“困敦之歲” 漢 高誘 註:“言陽氣皆混沌,萬物牙櫱也。”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然遠西諸國,取彼不取此者,其議院始牙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