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瓶三事

爐瓶三事

爐瓶三事出自《紅樓夢》,指的是三件焚香用具:香爐、香盒、小瓶(或稱箸瓶、鏟瓶)的合稱。

概述

拼音:lú píng sān shì

漢字:爐瓶三事

【釋義】焚香用具: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小瓶(或稱箸瓶、鏟瓶)。瓶中插香箸、香鏟。

歷史出處

《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裡賈母花廳上擺了十來席酒,每席傍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三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

爐瓶三事 爐瓶三事

在眾多明清金屬工藝品中,恐怕沒有比銅爐更具有吸引力的了。這些造型精巧的焚香器具不僅各式各樣,而且還各有用途,且具不同文化內涵。諸如“爐瓶三事”,許多人就不甚了解,實際它是舊時北京通行之語,“爐瓶三事”即指香爐、箸瓶及香盒三種器具,是焚香的必備之物。焚香時,中間放置香爐,香爐兩邊各置箸瓶、香盒。香爐為焚香之器,所焚之香,並不是今天這樣的成束的線香,而是香面或香條。故焚燒時必須要用銅箸與銅鏟,箸瓶就是用來盛放箸鏟的,香盒即是用作貯藏香面或香條的。如果是焚線香,則不需要箸瓶、香盒這兩種器物了。但是好香多不製成線香,故箸瓶、香盒必定成為焚香所不可缺少的兩件器物。

香爐

焚香用器,用以祀神、供佛、薰衣等之用。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漢的鼎彝,官、哥、定或明清有名的瓷爐以及著名的宣德爐,雖都可用來作焚香之器,但由於它們是可供鑑賞的美妙清玩,況且焚香可能有損於器物,故人們在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以後,很少將其用於焚香了。

香盒

古時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必須要用盒來貯放以備使用。今有些宗教儀式焚香時仍採用過去的方式,呼之為“拈香”,即用手拈香面,而不稱“升香”,是因為香非線香的緣故。

箸瓶

盛置火箸火鏟之用。以前曾有人用各種漆瓶和瓷瓶來盛箸、鏟之類,但箸、鏟均為銅鐵製品,瓷漆瓶都不適用,僅能作為陳設之用,形同虛設。最合適的還是銅瓶,以宣德之器為最佳,但不易得到。

相關信息

爐瓶三事雖然是焚香的重要器物,但還有一些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隔火:是香爐焚香用來蓋火的用具。因為爐中不能斷火,也不可能使火太旺,太旺則香易味變。所以必須保持香爐中的火溫適宜,焚香才有意趣。這就是香爐為什麼要用隔火的緣故。隔火一般是用砂片、瓷片、玉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