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葉斑病

燕麥葉斑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麥葉斑病別名:條紋葉枯病 病原中文名:燕麥德氏霉,有性態稱燕麥核腔菌 病原拉丁學名:Drechslera avenae (Eidam)Shoemaker=Helminthosporium avenae(Eidam)有性態為Pyrenophora avenae Eidam Ito et Kurib.有性態為Pyrenophora avenae Eidam Ito et Kurib.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燕麥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 地理分布:分布在中國各燕麥產區。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狀,灰綠色,大小1~2×0.5~1.2(mm),後漸變為淺褐色至紅褐色,邊緣紫色。病斑四周有一圈較寬的黃色暈圈,後期病斑繼續擴展達7~ 25×2~4(mm)系不規則形條斑。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從葉尖向下乾枯。在中國南方燕麥區,該病常與鏽病混合發生,對產量影響較大。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1~4根,單生或叢生,具3~8個隔膜,大小65~210 ×8~12(μm);分生孢子圓柱狀,兩端圓,淺黃褐色,具3~9個橫隔膜,臍明顯內凹,大小65~130×15~20(μm)。子囊座燒瓶狀,埋生在表皮下,外壁常附生分生孢子梗。子囊棍棒狀,大小250~400×35~45(μm),內含2~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圓形,具3~6個橫隔膜,1~4個縱隔膜,淺黃褐色,大小45~70×15~25(μm))。

傳播途徑

雲南、貴州一帶病菌以孢子囊、分生孢子或菌絲在病殘體上或病種子上越冬。翌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從幼嫩組織侵入,發病後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侵染。

發病條件

土溫低、濕度高,苗期易發病,生長期天氣潮濕發病重。

防治方法

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於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1次或2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