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莊村

2002年5月,毛主席視察42周年之際,富裕起來的燕莊人,自願捐款重建。 當年毛主席來視察燕莊時,文建國正巧在田間幹活兒,聽說主席來了,遠遠的就跟主席揮手。 毛主席這邊忙著視察麥田,周邊的人也忙得不亦樂乎,拍照的、介紹情況的。

在鄭州市金水大道邊,許多當年的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一座有穆青先生親筆題寫的“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亭”的亭子,依舊傲然挺立在原地。10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使它變得非同尋常。它不僅記載著一代偉人的足跡,也見證了毛澤東主席曾親自下麥田慰問老農這一難忘的瞬間。
緬懷--字裡行間留有情
此時的燕莊,是鄭東新區與鄭州老市區的接合處,又是重要的入市口。
在毛主席視察紀念亭前看到,紀念亭東側10米處立了一座紀念碑,碑上刻著“公元一九六零年五月十一日下午,雨過天晴,風和日麗,毛澤東在有關領導陪同下,驅車燕莊,體察民情,健步來到麥田,望著長勢良好,豐收在望的小麥,面帶微笑,向在場的燕莊原黨支部書記吳玉山詢問,小麥種植、糧食產量、生活情況。領袖關懷之情時時激勵著燕莊人奮發圖強,報效國家。一九七零年五月十一日,毛主席視察十周年之際,燕莊人在此建亭。是日,各界領導和民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原亭磚木結構,經30多年風雨侵襲,木柱已嚴重腐朽。2002年5月,毛主席視察42周年之際,富裕起來的燕莊人,自願捐款重建。新亭高12.26米,寓意主席12月26日生,寬8.30米,寓意主席壽83歲。下面落款時間是2002年5月11日。
記者在採訪中,一位八旬老人文先生拉著記者,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當年如何遠望主席的情景。“毛主席可給俺們燕莊帶來好運氣了”。當年毛主席來視察燕莊時,文建國正巧在田間幹活兒,聽說主席來了,遠遠的就跟主席揮手。“主席走後,俺這兒種麥子都是大豐收,顆粒都比以往的飽滿。俺的娃們也都變得爭氣了,這些年年年接連出大學生,還都是名牌呢。這全都靠主席給我們帶來的福氣呀。隨著城區的擴大,俺這兒也變成了黃金地,前面連著老城區,後面有個鄭東新區,都成寸土寸金了”。文建國老人說到此處,不僅開懷大笑,“主席他老人家真是俺們的福星啊”。
回顧 45年前燕莊迎主席
1960年的燕莊,還是鄭州郊區的一個農莊,沒有高樓,沒有寬闊的街道,只有5月麥香襲人的田野,起伏的麥浪,一眼望去,齊齊整整,令人心曠神怡。5月11日的下午,一個神秘客人的到來,讓這片普通的麥田沸騰起來。
幾輛黑色轎車緩緩開來,停在了鄭汴公路旁。從整個麥田看上去,轎車停靠的地方是塊寶地,站在這裡,不僅面前麥田盡收眼底,還便於上、下麥間。
“啥大人物來了”,在麥田幹活的農民們紛紛交頭接耳。隨著神秘來客身影的漸漸清晰,“主席?是毛主席嗎?”原本各就其位的人群騷動起來,大隊黨支部書記吳玉山從麥田的那一頭顛顛地跑過來,如數家珍般向毛主席匯報,他們施了多少肥,澆了多少次水,計畫畝產多少斤。笑容慢慢在主席臉上綻開。
11日那天剛下過一場雨,隨行人員擔心地里泥濘,不想讓主席下到麥田裡去,可看到田中那些農民仰慕和期待的目光,毛主席豪爽地揮揮手,對陪同人員說:“我們還是到地里看看吧!”說罷,主席緩慢地走進麥田。
毛主席這邊忙著視察麥田,周邊的人也忙得不亦樂乎,拍照的、介紹情況的。看著不斷閃爍的鏡頭,毛主席很認真地說“你們要把鏡頭對準民眾,不要老對準我。要多照民眾,民眾才是真正的英雄。”
發展----如今“變身”金融中心
由於年久失修,今天的紀念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在近期內我們會對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亭進行修繕,具體事項已經提上日程。”泰辰置業總經理孫中占告訴記者。
孫總告訴記者,1960年5月11日,那是一個讓中原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我們敬愛的毛主席來到了這裡,參觀當時的鄭州市東郊公社燕莊大隊的麥地(就是這片土地)。這塊麥地正處於通風口上,前後有金水路和熊耳河呈帶狀流過,保證了充足的水和陽光,在那三年大旱時期,小麥仍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從那以後,這裡也就成了有名的風水寶地。
孫總說,45年過去了,在偉大領袖精神的指引下,中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這個區域已儼然成為鄭州的城市十字中心、期貨金融中心、行政版圖中心、高檔酒店中心、王座領地中心!這裡已成為鄭州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國際潮流匯聚的中心!在這塊上風上水的土地上,在這塊流水潺潺、避風向陽的土地上,我們建起了這座專為世襲名門築造的豪華建築聚落。在這塊土地上建設的“名門世家”毗鄰毛主席紀念亭,上風上水。為了不損壞紀念亭,我們還幾次修改施工圖紙,從概念上來說,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根植於歷史的新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