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貴州省惠水縣羨塘鄉的燕子洞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奧妙的天然大溶洞,只有真正走進燕子洞的人,才會領略到燕子洞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為大自然之神工妙筆所嘆服。德新燕子洞位於貴定縣城北15公里處的德新鎮風景村。據《貴定縣誌稿》載:“秋時燕子群集其中,故此而得名”。燕子洞由上、中、下3個洞組成,3個洞相隔不過百米但互不相通。上洞又稱雙龍洞,由兩個相通的地下溶洞組成。
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多樣的民族文化將這高原山地裝點得多姿多彩。很少有人知道,在貴州這片熱土上到底有多少驚奇的事情,在這秀麗古樸的大山深處,誰又會想到貴州居然會有那么多占據全國之首乃至世界之巔的事物,這樣的發現令人驚喜不已。
燕子洞位於惠水縣羨塘鄉,距縣城74公里,洞口垂直高度215米,比世界吉尼斯記錄的馬來西亞沙撈越洞還要高大,被稱為“天下第一高大洞穴”。燕子洞分三層,地下洞、中層石壁、高空絕壁,頂部棲息著最大種群的白腰雨燕。霸王河水從下層流出,洞廳眾多,有“仙人田”、“洞內山”、“石人趕場”等洞景。洞內鍾乳、石幔琳琅滿目,千姿百態,有的像“巨獅怒吼”,有的像“餓虎撲食”,有的像“鳳凰展翅”,有的象“犀牛下灘”。抬頭可觀萬燕呢喃,低頭可見河水滔滔,河水清澈,魚兒戲水。春暖花開季節,數萬隻燕子棲息於洞內峭崖絕壁洞穴之間,早出晚歸,行如流雲,燕鳴谷應,景象十分奇特壯觀,故名“燕子洞”。燕子洞前有一高峰聳立,直插雲霄,名“騎龍山”,山下一巨大溶洞名“騎龍洞”,燕子洞內流出的陰河水從此洞穿過,浪花撞擊石壁,濤聲如雷。西側壁間有一溶洞,深約百米,寬敞明亮,洞中一尊巨石,狀若犀牛,故名“犀牛洞”。
燕子洞以洞內棲息眾多的白腰雨燕而得名,惠水燕子洞作為白腰雨燕最理想的棲息地,先後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主體景區,被評為第一個“亞太(國際)地理標誌公園”、入選“中華100大生態美景奇觀”、“世界喀斯特美景(中國區)範例”、“首屆世界奇蹟金皮書44項世界自然奇蹟”,還被國際雨燕保護會議命名為“國際愛燕總部基地”。每年春季,大約有40至50萬隻燕子歸來,當秋季燕群離去時,加上繁育的燕子,可達近100萬隻,是國內乃至國際上單個候鳥繁衍棲息點中,跨國跨地區遷徙駐留數量最大、密度最高、外向活動半徑最寬,也是與人類生態、生活、生產、生存空間近距離交叉影響面最廣的候鳥種群之一。
主要景點
上洞
上洞(雙龍洞)相對較小。進入洞中,形狀各異的鐘乳石,讓人目不暇接,奇觀勝景,數不勝數。數不盡的石筍、石花、石松,有的象群象猴嬉戲;有的象辣椒、玉米,好一派豐收景象;有的象十八羅漢,其樂融融,正靜心修養;有一巨大鐘乳石像觀音菩薩坐在蓮花座上,而從另一側觀看又酷似一頭大象,有彎彎的鼻子和4條粗粗的腿;距此數米處,平地上有一碩大的玉米金盆,盆中之水常年不乾,清澈見底。獨特的自然景觀,身臨其境,讓人陶醉其中。
中洞
中洞尉為壯觀。洞口處是一大廳,廳內有一塊大石似金蟾迎客,又似歡送客人。進入洞中,有的地段非常寬敞,足以容上千人聚會,而窄處僅容一人匍匐而入。有兩處需設纜繩或梯子方能下去。時而如履平地,時而攀上越下,鑽石溜縫,在怪石中穿行,方向難辨,但途中自然景致令人折服。有那橫亘於大廳頂上的天橋,儼然站著牛郎織女,似在竊竊私語。晶瑩剔透的玉幕,如仙女出浴時所披的輕紗,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絢麗畫卷。驀然開朗處,腳下別有洞天,層層梯田,蜿蜒而上;數條巨龍正欲騰飛,洞壁上石魚正躍龍門;還有擎天一柱,巧奪天工,宛若直插雲霄的飛彈。這些形狀各異、神奇自然的鐘乳石令人嘆為觀止。如在大廳中高歌一曲,則餘音裊裊,經久不息,悅耳動聽。中洞有多長,至今仍是一個迷。據德新鎮燕子洞探奇隊員介紹:他們曾於中午2時進洞,下午約行進5公里仍不見盡頭,因考慮到和照明和安全問題,才依依不捨返回。曾鑽過燕子洞的村民說,就在探奇隊員返回地再往前走幾百米,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色。裡面還有密密麻麻的鐘乳石,而且全是紅色的。深洞中的美景與神奇,值得我們去開發探險。下洞
下洞位於民風淳樸、綠樹成蔭的燕子洞苗寨旁。它實際上是一條地下河洞,洞裡流出的河水清涼透剔,只因洞中長年流水,故人們未曾進去探奇。夏日炎炎,酷暑難耐,若是游完上洞、中洞,再到此洞口邊小憩,頓感涼風習習,如釋重負,心曠神怡。燕子洞雄奇壯美,激起人們無限的好奇,叫人慾罷不能,要去探過究竟。有志有識者不妨前去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