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增香

工作中,燕增香始終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全力為農民民眾辦實事、做好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燕增香帶領村班子和黨員在村里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資金3.2萬元,治理河道1330延長米。 任書記後,為了使村民儘快富裕起來,燕增香先後幾次外出考察,同班子成員一道研究謀劃馬鞍嶺村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子。

一、求公正,她是一個民眾信得過的黨員 
馬鞍嶺村是由河南、河北兩個村合併而成。全村有7個自然屯,耕地面積376公頃,農戶533戶,1599口人,黨員55名。合併之前,兩個村的黨支部軟弱渙散,處事不公,村務管理混亂,對此,民眾意見大,導致幹群關係緊張。燕增香走上黨支部書記的崗位後,帶領班子成員深入到民眾中傾聽村民的意見和呼聲,了解民眾的最急、最難、最怨、最盼,做到心中有數。在支委會上她提出新班子一定要做事公正,樹立起黨支部的威信。為開展好工作,她先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入手,正自身、樹支部形象。河北屯低壓改造項目由於原來的村幹部作風不正、自身不廉始終沒有完成,許多新建房戶無法接電,民眾意見非常大。燕增香從外圍工作入手,多次與鎮經管站、供電站取得聯繫,以清查低壓改造資金帳目為重點,從原班子成員手中清退回挪用資金6500元,重新購料完成了河北屯供電線路的改造,不但使農戶家家用上了照明電,而且使農電費用從最高時期的每度電1.08元降低到0.48元,既為民解了難也樹立了支部和自身的公正形象。要辦事公正就要傷害到個別人的利益,在工作中燕增香大膽工作不怕碰硬。上任不久,一些村民找到她反映河北屯原社長種村裡的機動地不交土地租賃費,這人在當地很霸道,燕增香找到他了解情況,他卻以村里老幹部自居,不但不配合而且態度非常不好,拒不交費。燕增香一方面做過細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開黨員會對他進行幫助,最終讓他將租賃費全部補齊。當了“官”就有人要借光,燕增香土生土長在馬鞍嶺,親屬比較多。她當書記後,一些親屬就找上門來,有的想包點便宜地,有的想多搞點農業貸款做生意,每當這時她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進行回絕。2005年年初,表弟羅福海找上門來要包地,燕增香說包地可以,參加公開發包,表弟一聽轉身走了,從此和表姐不相往來。工作中,她始終把自己置身於民眾之中,接受民眾監督,從不搞特殊化。要想樹立公正形象,得到信任,自身更要正。
她當書記以來,未在村里報過一次出差費和手機費,沒挪過村里一分錢,相反她每年還要往村里搭進近千元費用。
二、做事實,她是一個讓村民滿意的黨員
工作中,燕增香始終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全力為農民民眾辦實事、做好事。馬鞍嶺村位於細鱗河兩岸,每逢雨季河水上漲片地,岸邊村民的土地不是被洪水捲走就是被砂石衝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燕增香帶領村班子和黨員在村里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資金3.2萬元,治理河道1330延長米。從影背山到馬鞍嶺河南段200多米的河道,多年來歷屆班子都想治理,但因為資金問題始終沒能治理。燕增香和村班子成員一方面入戶徵求民眾意見做好集資款收繳工作,一方面做好機動地發包工作,共籌集資金8000餘元,組織全村黨員、民眾義務獻工,對河道進行了清淤和護堤,一舉解決了多年來的“老大難”。三人班河道下游均是馬鞍嶺村的耕地,每逢雨季山水沖刷都使河道和耕地受損,燕增香主動協調採石場鏟車、鉤機和動員村里農戶的四輪車,共清土方6100立方米,對三人班河道進行了徹底清理。為了加固河堤,燕增香都帶領全體黨員、村幹部在兩岸河堤植樹,共植樹1000餘棵,修護河堤320延長米。村里通往各個屯的橋涵有二十幾個,由於部分橋涵年久失修,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燕增香把整修橋涵列為民眾最急的事,三年來,共修建細鱗河大橋一座,石橋一座,水泥管橋8座,總造價6萬餘元。通往河北屯的橋是用木頭搭建起來的便橋,2004年被一場洪水衝垮,村民每天來往種地都要趟著深及大腿的河水。燕增香通過集資一部分和從發包機動地的集體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協調鐵路部門提供水泥枕解決一部分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3萬元把橋修建起來,結束了河北屯村民漲水就毀橋、橋毀就趟河的歷史。為解決村民行路難,燕增香提出了修建“屯屯通”工程。她和班子成員一道進行研究,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共投入資金9.15萬元,在馬鞍嶺村主要幹道修建了6410延長米的水泥路。並組織黨員、民眾對馬鞍嶺村的巷道進行了治理,用黃沙鋪路,共拉沙石45車,315立方米,改變了巷道難於行走的局面。要當好書記就要為民眾著想。每當民眾遇到難事、苦事,燕增香都主動想在前面、帶頭乾在前面。2004年春耕大忙季節,60多歲的貧困戶楊喜木家中唯一的勞動力26歲的兒子患了腦血栓,一家五口人中老的老,病的病,眼看著別人家的地都已經種完了,自家的一垧多地還沒有動。燕增香得知情況後,組織村班子成員利用一天時間把楊喜木家的地種完了。在馬鞍嶺村種不上地的貧困戶不多,可是住著每逢雨季就漏水的土草房的貧困戶可不少。為了改變這些貧困戶的居住環境,燕增香冒著他們無力償還的風險沒有猶豫,拿出自家存摺到信用社做底押先後為貧困戶古紹忠貸款5000元、羅福海貸款10000元、曲春野貸款3000元,保證了這三家磚瓦房當年建成使用。村民許淑敏一家三口都患有肺結核病,燕增香多次與上級醫療部門聯繫,並積極協調民政部門救濟,使她們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三社村民郭慶友身有殘疾,媳婦雙目失明,由於家境困難,孩子上到了四年級就失學在家。燕增香得知這一情況後,多次找到學校專門研究孩子的上學問題,通過多方努力又爭取到一個助學名額。燕增香自己家有兩台小客車,是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她告訴家裡人在經營客運時,遇到生活有困難的農戶要免收車費,民眾往來帶的貨物也不收任何費用。
三、謀發展,她是帶領村民致富的好黨員
“做為一名村幹部,不僅要自己會富,更應該多為村民尋找致富的路子,實現全村的共同富裕”,燕增香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現在已經是擁有三條客運線路經營權的養車專業戶,成了村裡的首富。任書記後,為了使村民儘快富裕起來,燕增香先後幾次外出考察,同班子成員一道研究謀劃馬鞍嶺村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子。一是發展實用菌產業。馬鞍嶺村有一定的食用菌栽培歷史和經驗,利用當地的木材資源,她積極引導民眾發展食用菌產業項目,成立了以老黨員鄒紹忠為中心的食用菌種植協會,從外地聘請技術員為村民講課,進行技術指導。村支部重點抓好產品銷售方面工作,使食用菌種植有了較大規模的發展,2005年全村13戶農民種植黑木耳15萬袋,平均每戶增收1800元。二是發展礦泉水業。馬鞍嶺村是細鱗河發源地,村子東側的泉水含有豐富的礦務質,日出水量可達到500噸,適合於開發利用生產礦泉水。燕增香積極與班子成員進行研究和與有關部門反覆論證,並主動與外地客商建立了聯繫,在她的爭取下,這個項目正在順利的進行過程中。三是積極發展養殖業和勞務輸出業。她積極幫助產業戶協調土地、資金和提供致富信息等。如今,馬鞍嶺村已初步形成了以養豬、黃牛飼養、獺兔和勞務為主的產業格局,規模養豬戶有5戶,獺兔養殖戶有5戶,黃牛飼養戶有200多戶,每年外出勞務的農民有400多人,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