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缶食缺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了解到潮汕的陶瓷業及其從業人員“顧客至上”的傳統美德等深層文化內涵。 當時,漳州城東筆架山的“百窯村”,窯床連亘四華里,是歷史上有名的陶瓷生產基地。 它的東北面有飛天燕瓷土礦,韓江水運方便,促成了“百窯村”陶瓷業的發展。

“燒缶食缺”,意即賣瓷器的人,用的瓷器多是殘缺的。從這句話,我們可以了解到潮汕的陶瓷業及其從業人員“顧客至上”的傳統美德等深層文化內涵。
據考證,大約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潮汕人民已能製作印花刻紋的硬質陶器。唐宋時期,潮汕陶瓷業已經繁榮發達。當時,漳州城東筆架山的“百窯村”,窯床連亘四華里,是歷史上有名的陶瓷生產基地。它的東北面有飛天燕瓷土礦,韓江水運方便,促成了“百窯村”陶瓷業的發展。“百窯村”比較精緻的陶瓷工藝品,由泉州、漳州、樟林等港口遠銷東南亞各地,與福建的德化、江西的景德鎮齊名海內外。從元朝以後,潮州陶瓷基地才逐漸移到楓溪,至今,楓溪仍有“南國瓷鄉”之稱。
我們要發揚“食缺”精神,它是潮人的一種優秀文化傳統,值得在工商界大力提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