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畫

燈籠畫

燈籠畫,民間美術品種之一,是彩繪於傳統燈籠之上用於美化裝飾燈籠的一種特殊畫種,也是我國優秀的民間美術品種之一,在我國已有千餘年歷史。

名詞解釋

燈籠畫,民間美術品種之一,是彩繪於傳統燈籠之上用於美化裝飾燈籠的一種特殊畫種,也是我國優秀的民間美術品種之一,在我國已有千餘年歷史。

發展由來

燈籠是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起初素白無圖,自秦代宮廷里開始有了彩色燈籠。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東漢,宮廷燈彩發展到民間。南朝梁武帝時,出現了用紋飾華麗的錦加繪佛教、天人和神鬼故事等製成的燈籠,形成了燈籠畫。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唐宋時期,隨著官定燈節假日制定,彩燈的製作進入盛世,燈籠畫的題材增多,繪製工藝逐漸增強。每逢元宵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遠遠望去,萬家燈火,形成“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的瑰麗景色。

同時,隨著年畫年畫的發展和燈彩的盛行,特別是木版年畫的出現,為燈籠更加經濟有效地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提供了發展契機——利用木板年畫的木版水印工藝印製燈籠畫,然後裱糊與燈籠之上,製作出更精美的燈籠畫燈籠。明清時期,燈籠畫除手繪外,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的木版年畫作坊出現了專門的燈籠畫品種。這些為伯當故里木版燈籠畫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