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煮海歌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柳永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鹼淡未得閒,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瀦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淨洗征輸輟,君有餘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作品賞析
柳永是北宋早期的著名詞人。他的《樂章集》里,大多是寫男歡女愛的作品。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只有三首,這首《煮海歌》反映了鹽民的艱辛生活,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可以看出,柳永除“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外,還有關心民疾、為民請命的另外一面。《煮海歌》層次井然,開頭四句領起全詩,先說不事耕織的鹽民,以“煮海”為業,引出下面煮鹽艱辛的一段;接著再引出鹽民在官租私租逼迫下過著苦難生活的一段。最後八句是議論,寓諷諫之意,全詩結構謹嚴。
1049年(皇祐元年),柳永被貶到浙江定海任曉峰鹽場的監督官,對鹽民生活有所了解,這成為他寫《煮海歌》的現實基礎。在描繪煮鹽的艱辛時,柳永用他擅長的鋪敘手法,層層展現鹽民的勞動過程。潮漲潮落,鹽分積澱泥中,鹽民匍匐刮泥,堆成“島嶼”,讓它風吹日曬。詩人所說“始灌潮波塯成鹵”是指淋鹵。把含鹽的泥塊“鋪於席上,四圍隆起,作一堤壋形,中以海水灌淋,滲入淺坑中”(宋應星《天工開物·作鹽》),成為鹽滷。然後上山砍柴,不論遠近,不避虎豹,早出晚歸,船載肩扛,運柴歸來,用來熬鹵成鹽。白花花的鹽是鹽民經歷千辛萬苦得來。清代《如皋縣誌》曾這祥記載鹽民之苦:“曉露未晞,忍飢登場,刮泥汲梅,佝僂如豬,此淋鹵之苦也。暑日流金,海水如沸,煎煮燒灼,垢面變形,此煎辦之苦也。”這正是柳永此段詩意的極好註解。
勞動的艱辛還不足以說明鹽民的痛苦。他們的痛苦更在於官租私租的重重剝削,因而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雖作人形,面俱菜色。這構成了《煮海歌》的又一重要內容。寫艱苦勞動場面,用的是鋪敘手法;而接著揭露高利貸盤剝之重,官府賦稅之苛,入官鹽價之低,觸及到封建剝削的實質。作者採用了寓論斷於敘事之中的手法。不同的藝術手法,適應不同內容的需要。前者引起對鹽民的同情,後者激起讀者的不平感。
宋詩喜發議淪,《煮海歌》也不例外。“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以母子喻官府和人民,正好說明鹽在宋代是由官府專賣,低價收購,官府成為鹽民最兇狠的剝削者。後二句為鹽民請命,祈求朝廷施行仁政,提高鹽價,以活民命。由此減少的國家財政收入,只要“甲兵淨洗”,去冗兵之弊,就足有餘財,盡可罷鹽鐵之稅。詩的最後又寄希望於宰相。像《尚書·說命》所說,治國就像烹飪,宰相即為調味的作料,“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只要宰相得人,恢復“三代治世”是指日可待的。那時,鹽民便能安居樂業了。由鹽民之苦生髮一番大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政治見解,卒章顯志,體現了曲終奏雅的諷諫之意,體現了對“煮海之民”的深切關懷。
後來元代王冕作《傷亭戶》,清代吳嘉紀作《風潮行》,都切實寫出了鹽民的苦辛。《煮海歌》成了這類詩的先驅。
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年間(1034—1038)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懷才不遇,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卒於潤州。創作過大量慢詞,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擅長白描,曲盡委婉。詩僅存數首,其中《煮海歌》描寫鹽民生活,頗痛切。有《樂章集》。創作原因
在宋詞中,柳永之作,極負盛名,當時有人形容說,有井水處,即有唱柳永詞。在他的詩詞之中,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等佳句,至今尚為絕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在人們的印象里總在歌詠著纏綿的聲色。是什麼原因讓他寫下了這篇風格迥然不同的七言詩呢? 柳永作為被當時主流文化排斥的詞人,他的仕途是潦倒的。公元1049年,一個不明不白的懲罰,柳永被貶到東海之域,離開了繁華的京都,成為一名鹽場總監。這個地方,是詩人從不曾想像得到的。古老的鹽場,潮水退去後的海塗上,一片片的鹽花在盛夏午後日光曬照下白得耀眼。把這些帶白花的海泥刮下來,用海水把泥上的鹽花融解過濾成鹵,再把滷水放到巨鑊里煮到水乾,直至剩白白的一層鹽為止,這么多繁複的程式和艱辛的勞作,才能獲得這么一點點的鹽晶!
這個地方,仿佛就是煉爐。鹽民們頭頂的是炎炎烈日,面對的是熊熊柴火,連腳下踩著的泥塗,也在騰騰地冒著暑氣。“自從瀦鹵至飛霜,無非假貨充餱糧”,“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面對著衣不蔽體、面露菜色的鹽民,柳永震驚了。
所謂“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他的惻隱心,他的責任感讓他無法對這一切置若罔聞。伴著對孤寂失落的貶謫生活的感嘆,詩人用悲愴激昂的情懷寫出了這一首大氣磅礴的七言詩篇——《煮海歌》。
貶謫生活為柳永打開了創作的新視野,使詩人從風花雪月的巢臼里走了出來,“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柳永希望“太平相業爾惟鹽”,讓鹽民過上夏商周時代的生活,然而,他的願望並不是統治者所能理解的。這篇《煮海歌》成了柳永又一次被貶的依據,他離開了鹽場,最終在潦倒中離開人世。
綜上所述,可知柳永確實寫了不少雅詞,這種雅詞主要分布在羈旅行役及城市風光題材內。而這種雅在藝術上又有“情雅、境雅、語雅”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