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煤礦裝載機械密封潤滑履帶總成(MT/T 461-1995)》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
圖書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5.2.2螺栓交替擰緊,出廠試驗後清除泥砂,還須再次全部擰緊。
5.2.3螺栓、螺母與被聯接件表面均勻接觸,不得傾斜,不允許用錘敲等法校正。
5.2.4履帶板與鏈軌節之間不得有間隙。
5.2.5履帶節距偏差不大於±0.3 mm,內側開距偏差不大於±0.7 mm。
5.2.6履帶各鏈軌節兩端轉動平面側隙J(見圖1),0.5 mm≤J<2 mm。
5.2.7履帶直線度公差每10節小於3 mm,全長小於6 mm。
5.2.8履帶應能轉動靈活,相鄰履帶板及鏈軌節之間不得有干涉卡阻現象,正向轉動角不小於30°,反向轉動角不小於10°。
5.2.9履帶銷軸、銷套兩端伸出長度應對稱均勻,銷套對稱度公差應小於0.5 mm,銷軸對稱度公差應小於1 mm。
5.2.10鏈軌節與銷軸,銷套的壓裝力不低於配套主機重量(含履帶)的1.2倍。
5.2.11履帶應密封良好,不得有漏油現象,井下作業或地面試驗時,泥砂不得進入銷軸和銷套配合間隙。
5.2.12密封件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應由設計部門選定的專業製造廠供貨。
5.2.13履帶應側立注油,潤滑油品種和注油量應符合設計和使用說明書的要求。
5.2.14抽取一段履帶在專門的台架上進行密封和耐磨試驗。
5.2.15履帶板塗黑色防鏽漆,其他零件塗防鏽油。
5.2.16履帶自裝機使用之日起,在符合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條件下,在井下岩巷中累計正常裝卸行走距離(使用壽命)應不小於300 km。
6試驗方法
6.1外觀及裝配質量檢測
外觀質量以目測法檢驗,螺母與鏈軌節及履帶板與鏈軌節聯接表面的間隙採用塞尺進行檢測。
6.2擰緊力矩
螺栓擰緊力矩用扭矩扳手進行檢測。
6.3節距檢測
將履帶放在平台上拉緊,消除銷軸與銷套間的間隙,用卡尺外卡測量相鄰兩銷套外母線距離。將履帶反向壓緊,用卡尺內卡測量相鄰兩銷套內母線距離。取兩次測量結果平均值。
6.4側隙檢測
用塞尺在5.2.8條中規定的轉角範圍內測量。
6.5內側開距檢測
履帶攤開放平,用卡尺測量左右鏈軌節軌面內側距離。
6.6直線度檢測
測量時把履帶拉緊拉平,在軌面內側靠銷套處測量。
6.7轉動性能檢測
履帶攤開放平後扳動組件,測出相鄰兩節之間正反向最大轉動角。檢查中間部分轉動副時,可將履帶垂直吊起。
6.8銷軸、銷套兩端伸出長度的檢測
用深度尺檢測銷軸、銷套兩端伸出鏈軌節過盈配合的長度。
6.9壓裝力檢驗
在材料試驗機上分別將銷軸、銷套壓入和頂出鏈軌節,測量銷軸、銷套在鏈軌節過盈孔中首次鬆動時的軸向力。
6.10滲漏檢驗
履帶放平,用棉紗擦乾鏈軌節轉動副各組件表面的油跡。24 h後將50 mm×50 mm的牛皮紙(120 g/m2)由下往上塞進履帶鏈軌節側隙,靠軌面內側抵住銷套,10 s後潤滑油沾濕牛皮紙寬度不應超過3 mm。
6.11注油量檢測
將履帶側立,注油孔朝上,拔出油塞,用潔淨鋼絲測量油麵高度。
6.12密封、耐磨台架試驗
6.12.1被試履帶通過彈簧或液壓缸施加不低於2500 N的模擬牽引載荷。
6.12.2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實觀履帶相鄰鏈軌節間的轉動。
6.12.3試驗箱內加入以80目石英砂和水泥、水為主的懸浮狀的磨料。磨料表面應不低於履帶銷軸中心線。
6.12.4鏈軌節轉動副累計運動不少於20萬次。
6.13工業試驗
履帶裝機在井下作工業試驗時,連續使用不得少於3個月,且中硬(f6~f8)以上岩石中累計行走距離不少於300 km或在正常施工條件下掘進岩巷14 m2的斷面不得少於300 m。
7檢驗規則
履帶檢驗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出廠檢驗由製造廠檢驗部門進行,型式試驗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或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