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廣播電視大學

煙臺廣播電視大學

煙臺教育學院煙臺廣播電視大學,於1995年4月由原"煙臺教育學院"、"煙臺廣播電視大學"兩所成人高校合併而成,現發展成為以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用型高、中級人才為主要目標,兼有中國小師資繼續教育任務的高等院校。 學校設有校本部、萊山校區兩個辦學點,占地面積140餘畝,校舍建築總面積4.9萬平方米。校內設定計算機信息與科學系、自動化科學系、套用工程系、環境科學系、外語系、經貿系、政法系、中文系、教育系、藝術系、體育教研室11個教學系(室)。

基本信息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376人,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115人,其中教授9人。各類在校生總計4173人,其中,直屬班全日制在校生2769人。開設計算機軟體、計算機套用、電子信息工程、電子商務、通訊工程、建築電氣設計、工程造價管理、建築工程、機械製造、環境工程、外貿英語、旅遊英語、國際貿易、市場行銷、財務會計、工商企業管理、法律、漢語言文學、高級秘書、涉外秘書、旅遊與飯店管理、民眾文化、廣告與裝潢五十多個專業。校內附設有:"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煙臺基地"、"山東省國小教師煙臺培訓中心"、"煙臺市師資培訓中心"、"煙臺市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辦公室"、"煙臺市國語培訓測試中心",承擔與之相關的培訓和測試工作。

設備建設

學校固定資產2918萬元,校內擁有8個網路微機室、2個多媒體教室、17間鋼琴房,各類實驗室40餘個。圖書館藏書17萬冊。百兆校園網以及省電大、省教育學院系統ATM寬頻網的聯通搭建起學校連通全省乃至全國的網路教育平台,學校多功能演播室同時實現了雙向視頻、多媒體教學、課件製作以及網上發布信息等功能,為構築學校"開放式、現代化"遠程教育、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堅實保障;教育技術中心"校園閉路電視教學系統"連線校本部、萊山校區全部教室,有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及學校教育專題節目全面向學生開放,加之以"演錄播編輯系統"、"課件製作系統"、"微格教學系統"等幾大系統的互聯互通,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形成了以面授為主輔以多種先進教學手段的教學體系。

學校始終以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辦學宗旨,堅持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辦學。校內共設有普通大專教育(包括普通高職班、對口高職班、電大專科班)、成人本專科教育、網路教育(包括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師資繼續教育、面向社會的各類技能培訓考核五大類十餘種教育形式。學校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緊缺型"人才為目標,實施"專業+現代技術+職業技能"的"1+2"人才培養方案,即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熟練操作以計算機為主體的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兼具外語和國語兩項基本職業技能以及其他專業對口職業相關的業務技能。畢業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能夠持有英語、計算機、國語等級證以及駕駛證、律師證、會計證等至少2個以上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實踐證明,這種實用技能型專業人才很受用人單位青睞,市區眾多企事業單位,甚至北京、廣州、青島等大中城市的用人單位紛紛來校招募人才。

教學質量

學校高度重視"專升本"工作,全力為學生創造到省內本科院校深造的機會。在2002年的全省專科學生升本科考試中,參加複試的272名考生錄取171名,錄取率達到63%。政法系今年的85名畢業生中參加複試40名,實際錄取32名,錄取率80%;政法系的高職法律專業和經貿系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錄取率達到了100% 。

合作企業

為拓寬畢業生出口,學校還千方百計加大畢業生就業安置力度。先後與中國移動煙臺分公司、煙臺正海電子網模板廠、煙臺冰輪、正大電子等十幾家當地較有影響的企事業單位達成了良好的用人意向,使人才真正出的去、用的上。同時,為畢業生蒐集、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和用人推薦。

所獲榮譽

近年來,學校在各項建設上均取得了很大成績。先後被省教育廳、省電大、煙臺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全省電大系統先進集體、教學、德育、考務先進單位、煙臺市精神文明建設、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20餘個榮譽稱號。2002年,經省招辦批准,在全省22所地市級電大中,有兩所可以面向全省招生,煙臺電大以絕對優勢成為其中之一。

新世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學校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跨入了發展壯大的快車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