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寺晚鐘

煙寺晚鐘

《煙寺晚鐘》是元代文人陳孚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圖畫,凸顯出了“深山藏古寺”的主題。

作品原文

煙寺晚鐘

山深不見寺①,藤陰鎖修竹②。

忽聞疏鐘聲,白雲滿空谷。

老僧汲水歸,松露墮衣綠。

鍾殘寺門掩③,山鳥自爭宿。

注釋譯文

①修竹:長長的竹子。

②疏鍾:稀稀落落的鐘聲。

③鍾殘:鐘聲完了。掩:關,合。

作品鑑賞

煙寺晚鐘 煙寺晚鐘

這首詩的首句“山深不見寺,藤陰鎖修竹”直接告訴讀者,這座寺廟的自然環境。寺廟藏在山的深處,野生的藤蔓纏繞在長長的竹子之上,好像就竹子鎖住一般。一個“鎖”字非常形象的將一幅藤繞修竹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眼前。該詩的第二聯“忽聞疏鐘聲,白雲滿空谷。”就在詩人沒有見到寺廟,感到困惑時,卻突然聽聞一陣陣稀稀落落的鐘聲,傍晚時分,白雲瀰漫空谷,這裡的白雲亦或指霧氣。第三聯“老僧汲水歸,松露墮衣綠。”一位老僧從山下取水歸來,松樹青翠,連這位僧人衣上滴下的露水也是綠色的。尾聯“鍾殘寺門掩,山鳥自爭宿。”鐘聲完結了,寺廟也關上了山門,山中的飛鳥也競相歸巢。

藤陰修竹的封鎖,白雲空谷的瀰漫,只聽見疏落的寺鐘,看到老僧汲水,僧衣上滴下綠色的露水,山中寂靜得,只有山鳥爭巢。這種“禪寂”之美,讓人心胸塵垢得到淨化,使世人感悟到那幽深玄遠的樂趣,那寧靜單純的喜悅。

作者簡介

陳孚(1259—1309),元代學者。字剛中,號勿庵,浙江臨海縣太平鄉石唐里(今白水洋鎮松里)人。公元1285(元至元二十二年),陳孚以布衣之身,將其所作的《大一統賦》獻給朝廷,受到青睞,授臨海上蔡書院山長,後歷任國史院編修、禮部郎中,官至天台路總管府治中。其詩文不事雕琢,紀行詩多描摹風土人情,七言古體詩最出色,著有《觀光集》、《交州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