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微蠕蚓

吳健將帶光點的土放在微孔板發光儀下檢測,發現發光儀顯示的光子數非常大。 吳健把大量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分離,果然從土壤中發現了幾十條縮成一團的蚯蚓。 吳健解釋說,這種蚯蚓在土壤里縮成一團,有米粒大小,蚯蚓體內含有一種帶螢光的分泌物。

河南周口市扶溝縣呂潭鎮胡樓村的一片土地夜晚居然會發光,一名義務修路者最先發現了這個奇蹟。近日,專家初步斷定為無錫微蠕蚓所致。
這片發光的土地位於胡樓村一段村路周圍,包括附近的壕溝和一小塊麥田,共有20多平方米。當地一個義務修路的農民在去年11月底,突然發現那段路上發著亮光,像一串水銀燈一樣,還帶一點藍色。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文物管理局、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實驗中心和鄭州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先後到此地檢測,逐步排除了雲母粉、文物、磷、放射性物質等發光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地下有黃金、腐朽樹根的民間猜測。
鄭州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吳健的檢測分析,讓大家眼前一亮。吳健在檢測樣土裡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小蚯蚓。當晚9時許,吳教授一行到發光土現場,隨著鐵杴翻動,發光的範圍也在不斷變化,光點發出熒熒的綠中帶藍的光澤。吳健將帶光點的土放在微孔板發光儀下檢測,發現發光儀顯示的光子數非常大。他把發光的土顆粒拿到手裡,用手電筒照著看,發光的顆粒呈草根狀,還發現這些光點竟然微微在動,放在手裡一揉,碎末又和土一樣。吳健據此認為,土壤里有某種動物,而這種動物很可能是縮成一團的蚯蚓。吳健把大量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分離,果然從土壤中發現了幾十條縮成一團的蚯蚓。之後進行的實驗顯示,發光的就是蚯蚓。
吳健解釋說,這種蚯蚓在土壤里縮成一團,有米粒大小,蚯蚓體內含有一種帶螢光的分泌物。一受刺激,比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或者在翻動土壤的情況下,就會將這種物質分泌出來,與空氣接觸後,在土壤周圍形成一定的光點。這種分泌物在一定條件下會氧化,氧化後就消失了,所以就會出現光澤亮一會兒又暗下去的情況。吳健說,蚯蚓發光不像螢火蟲尾部有發光器,主要靠分泌帶螢光的黏液。與螢火蟲相似的是,螢光可起到保護、避害、吸引異性的作用。它是個生物化學反應過程:蚯蚓從背部分泌出一種略顯黃色的黏液,黏液中含有螢光素、ATP、氧以及其他成分,與空氣接觸後,在酶的催化下,發生光電子回歸反應,多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根據現場和實驗情況來看,那片土地中每個星星點點的光澤就是蚯蚓身體,或者是蚯蚓的分泌物粘到了土壤上。
專家介紹,目前國外發光蚯蚓有十幾種,國內也發現無錫微蠕蚓、赤子愛勝蚓和磷微蠕蚓3種。其中無錫微蠕蚓頭尾透明、體態微微發紅,長度在1—5厘米,喜生活在腐殖物豐富的土壤里;赤子愛勝蚓色澤較重,體態中等,一般在4厘米以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