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樣地取樣

無樣地取樣

距離定義為隨機樣點與最近一株個體間的距離(圖1.7(a))。 method) method)

四種典型方法的圖解
無樣地取樣(plotless sampling)主要用於森林群落的研究,它是Wisconsin學派所創造的取樣方法。無樣地取樣一般用於測定樹種的密度,但在樣樹選定之後,也可得到基面積、頻度等數據。無樣地取樣主要是測兩株樹之間的平均距離,由距離可以得到每個樹所占的平均面積,因而換算出密度值。當然距離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數據進行數量分析。根據距離定義的不同,無樣地取樣可有四種做法。
1、 最近個體法(Closest individual method)
距離定義為隨機樣點與最近一株個體間的距離(圖1.7(a))。
2、 最近鄰體法(Nearst neighbor method)
距離定義為最近個體(方法1中的個體)與距它最近的鄰株之間的距離(圖1.7(b))。
3、 隨機對法(Random pairs method)
該法要求先通過隨機樣點劃分界線,使得該線與最近個體和隨機樣點間的連線垂直。距離定義為最近個體(同方法1)與位於分界線另一側最近一株間的距離。(圖1.7(c))
4、中點四分法(Point—centred quarter method)
距離定義為隨機樣點與每一象限中最近一株間距離的平均值。對於一個樣點要測定四個距離(圖1.7(d)),該法要求事先確定好坐標系的方向。
中點四分法被認為是較理想的方法,在每個樣點可測得4個距離,這樣總的取樣點數可以減少,比較省時。Cottam和Curtis(1956)經過與樣方取樣法比較研究認為,中點四分法的結果與實際吻合,而其它三種方法一般都有偏差。Cottam(1955)提出前三個方法的結果需要進行矯正;即測得的距離須乘以矯正係數,他提出的矯正係數分別為:最近個體法為2,最近鄰體法為1.67,隨機對法為0.8,這些都是經驗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