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無影塔
國家級保護文物---- 無影塔
無影塔位於河南汝南城南,俗傳冬至正午無塔影,故稱無影塔;相傳為唐代和尚悟穎所建,故又稱“悟穎塔”。塔面南而建,呈六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約二十餘公尺。塔身自第一層以上寬度漸小,高度亦均勻遞減,故塔之輪廓呈現優美之拋物線形。塔身下為單層須彌座,束腰部分嵌有砌磚雕花卉及動物畫像。塔身第一層南壁有圓券門,北壁有磚刻四抹球紋格扇門,其餘四壁則有磚刻球紋格眼之方形假窗及破子欞假窗,造型優美,玲瓏秀麗。塔檐下為仿木結構之斗栱裝飾,各層塔壁或嵌砌佛像雕磚,或辟設圭門、壼門、圓券門。翼角下為磚雕雙瓣之老角梁頭,襯以磚雕飛檐、瓦件,形似飛鳥展翼。整個塔體外廊呈拋物線形,塔身基座為單層須彌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橫柱分隔,橫柱間的磚面上,雕有山羊一對,童子兩個,還有蓮花、牡丹、臘梅、桂子等花卉圖案及盆景。在須彌座上,設五鋪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數室,塔檐下磚砌仿木結構的五鋪作出的雙抄斗拱,塔身九層。1984年修葺時,在第八層中間發現一塊長0.45米,寬0.28米,厚0.08米的石刻志名,上刻有“隆慶元年崇藩施財重建寶塔”字樣自塔之建築結構分析之,本塔應建於北宋中、早期,為豫南地區現存最古之磚塔。
2006年3月31日無影塔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10日上午,位於汝南縣城南關的悟穎塔迎來了它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時刻。新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悟穎塔揭牌儀式正在悟穎塔公園隆重舉行,標誌著這一風景名勝再次升格。
武漢無影塔
簡介
在古老的武昌城內外,一條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漢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繞東湖、穿城垣(武昌城),直抵長江南岸,與對岸龜山隔江相望。這就是著名的“江南龍脈”之地武昌蛇山(後因山谷、山脊之變化而被分後人稱為蛇山、小龍山、洪山)。江南四大名樓黃鶴樓正位於龍頭之上,而洪山公園(原洪山公園就在寶通禪寺西側與寺廟臨牆)的這一古塔就在龍尾之處,無影塔位於洪山風景處的西端。塔不大而著名。此塔原在興福寺內,故稱福寺塔。1963年遷移至此。無影塔是武漢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石塔,始建於南宋鹹淳六年(1270年),塔四周均有雕刻,即刻有佛祖、菩薩、羅漢、力士、供養人等造像,刀功創意,值得一看。
相關故事
據傳,歷代封建統治者對此“龍脈”耿耿於懷,多次派人建樓、挖洞、修塔以鎮龍頭、斷龍身、壓龍尾,直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之前。此塔正是傳說中的鎮龍之舉的產物。
這一四層磚塔又名為“洪山無影塔”。無論太陽在什麼位置,該塔身後均無影子。此乃該塔一絕。為何無影,眾莫能破。
武漢市園林部門稱,該塔的實際效用是用以鎮壓地下水眼的防洪設施。《江夏縣誌》載,該塔下有一浪花井,常沸涌如浪,其脈通江,建塔以鎮此。又曰“建塔以安瀾焉”。小小一塔,何以鎮住洶洶地下湧水,塔下又用的又是什麼材料?此又一迷,此塔在文革期間,因“破四舊”之舉未能倖免。
此塔2013年已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址
武昌區武珞路509號洪山公園內
交通
18路、401路、521路、536路、519路、702路 到武珞路丁字橋站 即可
茂縣經幢陀尼羅塔(無影塔)
茂縣無影塔實為經幢,位於鳳儀鎮城內治平寺(皇壇坡),明永樂年間建。道光《茂州志》載:“石幢秋月,上刻佛像,狀類浮圖,秋夜月明影現”,稱石城八景之一。因傳中秋月夜無塔影。故民間叫無影塔。塔高約6米,塔身為6棱形石柱,直系75公分,上刻梵文佛經,塔頂帽呈現桃形,塔面有“茂州衛”的題字和雕飾,塔身古樸典雅。民國24年,紅四方面軍在塔主體面刻有“蔣介石的新生活運行是麻醉中國青年的毒酒”等6幅標語。1982年,因城鎮建設將塔拆除。1988年縣政府將保留的塔體遷建於羌興街與解放街南端交匯處。同年9月竣工,塔身造型略有改動,塔高至12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比建於北寧景佑年間的被譽為“華夏第一塔”趙州陀羅尼經幢(是全國最大的石經幢,通高18米)僅差6米,如果算上馱塔的川西第一巨龜(現存中國羌族博物館內,約3噸重,又名為贔屓),經幢通高可達13米多,實為四川佛教界難得的石刻精品。就九寨環線來說,無論是佛像群還是經幢還是石龜都堪稱第一。
該經幢還有另一神秘之處。即每到中秋月夜,石塔便無塔影,所以又名無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