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大師: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

無可大師: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

本書描寫明清季桐城文派先驅者,中國文化集大成者、“李叔同”先驅式的人物、復社領袖之一方以智由風流文士成為一代高僧的悲情命運,折射出天崩地裂時期中國文人的心路歷程和時代變遷。方以智是白鹿山莊方氏家族文人集團的領軍人物。作為思想家,他和顧炎武、黃宗蕞、王夫之並稱為明末“四大思想家”;作為科學家.他在十七世紀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物理學著作並取得了在當時一澶的科學成就;作為政治家,他為崇禎,弘光、永曆三朝腥務不遺餘力並親身見證下大明江山的覆滅;作為風流才子,他和侯方域,冒襄、陳貞慧並稱 “金陵四公子”風流秦淮;作為高僧,他身在佛門,發插孔孟,襟帶莊老,成為一代宗師……,整部作品結構宏大,氣勢磅礴,情節曲折,人物眾多,性格鮮明,筆調優美,文詞洗鍊,韻味豐厚,是一部融思想性.學術性、歷史性、藝術性於一爐的”新歷史小說”,富有哲理詩情、現代審美情趣和優稚的文化風度,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活風貌以及當代文人小說創作的新的走勢。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描寫明清季桐城文派先驅者,中國文化集大成者、“李叔同”先驅式的人物、復社領袖之一方以智由風流文士成為一代高僧的悲情命運,折射出天崩地裂時期中國文人的心路歷程和時代變遷。方以智是白鹿山莊方氏家族文人集團的領軍人物。作為思想家,他和顧炎武、黃宗蕞、王夫之並稱為明末“四大思想家”;作為科學家.他在十七世紀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物理學著作並取得了在當時一澶的科學成就;作為政治家,他為崇禎,弘光、永曆三朝腥務不遺餘力並親身見證下大明江山的覆滅;作為風流才子,他和侯方域,冒襄、陳貞慧並稱 “金陵四公子”風流秦淮;作為高僧,他身在佛門,發插孔孟,襟帶莊老,成為一代宗師……,整部作品結構宏大,氣勢磅礴,情節曲折,人物眾多,性格鮮明,筆調優美,文詞洗鍊,韻味豐厚,是一部融思想性.學術性、歷史性、藝術性於一爐的”新歷史小說”,富有哲理詩情、現代審美情趣和優稚的文化風度,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活風貌以及當代文人小說創作的新的走勢。

作者簡介

姚尚友,1962年生,安微樅陽人。1983年畢業於安微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在安微省銅陵市文化局戲劇創作研究宣從事奢業創作,二級編劇,創作領域涉及影幌戲劇小說。發襄、拍攝,錄製。演出並獲獎的主要作品有;電影劇本《因為他們正年輕》,電影劇本《魂斷瀟湘館》、六集廣播連續劇《碧血杜鵑》、八集電視連續劇《陶行知》、現代都市黃梅戲《青銅之戀》等。

媒體推薦


長江經安慶往東四十里,江面頓時寬闊起來,波平浪靜。北岸張開一個龍口,形成一脈支流樅川,逶迤向山里隱去。遇著隰濕之地成湖,從青山中穿過則成溪。那龍口亘古以來吸納長江靈氣,樅川兩岸承受江水滋潤,日光、月華、天風、流雲恩澤,桐木蔥籠,農田肥沃,魚肥米白,便逐漸形成一等富貴之地。
密如蛛網的河流終於在一座孤峰獨秀的浮山前停住,隨遇而安,坐地成為白浪滔天的白盪湖。浮山是樅陽境內賞景的佳處,從白盪湖上看去,景色靜幽,宛如浮在水面上,因而得名。山不太高,卻也鍾靈毓秀,令人稱奇的是山上有七十二洞、三十六峰,姿態各異。登上妙高峰,可飽覽山色,也可俯瞰江流。歷代文人雅士歷名山大川,也絕不小覷這座小山,紛紛在此隱居,感受它的靈氣,並作為自己精神的棲息地。
山下的四方百姓自明太祖開國後,少於戰亂,休養生息,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感念上蒼,就到山上的廟堂祭天拜地,祈祝來年豐收,香火興盛一時,終年四季,僧尼香客不斷,十分熱鬧。
此地還有一個好傳統,老百姓不愁吃穿後,都普遍好讀書,無論窮人富人,所謂家家可以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書。浮山腳下以方、姚兩大家族為最,有專門的藏書閣,書籍數以萬計,供子弟閱讀。大家女子不僅習女紅,也工詩詞。即便是鄉野之民,也可看到衣衫襤褸之人荷鋤捧書,牛童伏背讀書,樹蔭下老少談書的絕美景致。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尾 聲
後 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