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
焊接的時候,會在焊縫區域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機械術語稱之為“焊接應力”。焊接的時候,焊接的地方溫度是很高的,而沒有焊接的地方溫度相對來說就是低的。(由於熱脹冷縮的原因,在內部就會產生應力了,就需要 焊縫退火工藝)。即使我們採取局部預熱的手段、焊接機器人或是氣體保護焊接也無法避免應力的產生。裝甲車輛的鋼板焊接要求肯定是要焊接部位和鋼板達到同一水平。但是應力的出現就會使得焊接部位強度和抗疲勞能力下降,無法達到設計要求。
如果要消除“焊接應力”,目前最常用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焊接完畢後對炮塔實施“震動時效”處理。第二種是針對焊接部位進行“超聲衝擊”。此外,在焊接結束之後,仔細清理焊縫區域,將扭曲、拉伸、凹凸變形的部位細細打磨圓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殘餘應力。基於這一點來說,打磨焊縫並不僅僅是美觀的需要,還是一種必要的技術需求。
小小的問題帶來的就可能是嚴重的後果。記得有位退役老軍人,原來是空軍某師地勤營長。他給我講過一個故事發人深省: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空軍某型軍用飛機發動機由國外引進。後來中國自己仿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我們仿製的發動機渦輪軸壽命不及進口發動機的一半,經常從中間斷裂。我國組織專家研究,並對渦輪軸材料進行化驗,沒發現什麼問題。實在找不出原因,最後還是花大價錢把人家外國工程師請來診斷。外國工程師在仔細觀看了我們加工過程之後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中國生產的加工刀具不過關,車削渦輪軸的過程中刀具磨損,為保證尺寸,只好分兩刀車完一根軸。軸的尺寸經過測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加工應力”在當時的條件下卻無法測量。車削接頭的位置產生了“加工應力”,導致渦輪軸疲勞強度下降一倍。軍工部門從國外進口了好刀具再去加工,之後這個地方就沒出過類似問題。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行業套用實例
焊縫退火設備運作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