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烏達區轄鄉。1990年設河拐子開發區辦事處,1991年改烏蘭鄉。位於區境東北部,距區府16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人口0.2萬。通公路。轄烏蘭阿日勒、巴音敖包、呼和勃勒格3個嘎查委員會和南村、北村2個村委會。紅磚瓦是主要工業產品。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蔬菜。
2、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鄉【概況】位於靖遠縣城東1公里黃河南岸。東鄰高灣鄉,西隔黃河與北灣鄉相望,南與曹峴鄉、大蘆鄉為鄰,北與糜灘鄉、東灣鄉和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鄉相連。面積293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西關。
【自然】地勢西高東低,南面靠山、北面臨河,鄉境東西長,中部較狹窄,地形平緩,微有起伏,海拔1450米左右。氣候乾燥,溫差大,年均溫度9.4C,年降雨量244毫米,無霜期163天左右。黃河流經境內約10公里,水源較豐富,建有電力提灌渠兩條,灌溉方便。耕地面積50951畝,水地面積31000畝,蔬菜地面積1764畝,果園面積450畝。。
【交通】蘭州—長征鐵路經過並設站;蘭包公路通過境內,交通較方便。烏蘭鎮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母親河南岸,靖遠縣城周圍,東鄰東灣鎮,南依烏蘭山與大蘆、高灣兩鄉相接,西連若笠鄉,北與糜灘鄉隔河相望。總土地面積327.7平方公里。現轄12個村民委員會,88個村民小組;8個社區居委會,56個社區居委小組,總人口6537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978人。
烏蘭鎮因縣城南有烏蘭山而得名。解放前由城關鎮公所管轄,解放後建政為靖遠縣第七區區公所。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建為西灘和城關兩個公社,63年又合併為城關區公所,68年改建為城關公社,83年更名為烏蘭公社,農村體制調整後成立烏蘭鄉。2004年與城關鎮合併城立烏蘭鎮。
烏蘭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鍾靈毓秀。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兒女們世世代代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生活、勞動和繁衍。它不但有新石器時代紅咀子遺址,漢墓,漢代破羌將軍張繡、金代抗元名將郭蝦蟆墓,明代小坪山烽燧,清代鎮綏將軍潘育龍石坊及烏蘭山古建築群等古代文化的燦爛,而且有舉世聞名的紅四方面軍虎豹口強渡黃河天塹,從而踏上西征歷程的現代革命歷史的輝煌。
黃河母親的乳汁哺育了祖祖輩輩生長在這裡的人民。6.5萬烏蘭人,在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奮力拚搏,改造自然,發展生產,建設家園,譜寫了一頁頁征服自然,改天換地,振興烏蘭的新篇章。尤其是黨的十一屆全會後,烏蘭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抓住有利時機,準確認識鄉情,立足自身水、土、光、熱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等優勢,以蔬菜和養殖兩大產業為龍頭,勵精圖治,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在3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幅美妙動人的歷史畫卷:黃河沿岸、揚黃灌區,片片大棚、日光溫室光彩熠熠,猶如塊塊明鏡鑲嵌在綠色地毯之上,顯示出城郊“菜籃子”基地的神韻和風采。虎豹公司、田園公司、隴原銀洲等企業廠房林立,商機無限;商飲、服務、加工、醫療網點遍布城郭內外,燦若星辰;運輸車輛往來如梭;二、三產業如花似錦。
歷史的巨人邁著它矯健的步伐,把美麗富饒已帶入二十一世紀。今天,烏蘭大地糧豐林茂,果菜飄香,畜歡魚躍,地靈人傑,風光旖旎,城南溝、黃河風景旅遊業的開發已初露端倪。明天,烏蘭人民將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緊抓發展機遇,使烏蘭展現出更為廣闊的開發前景,烏蘭的河山將更加錦繡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