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二

烏石二

烏石二(1765~1810年),原名麥有金,廣東雷州人。為著名抗清人物。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門官府的欺壓,與胞兄麥有貴,弟烏麥有芝聚眾起義,他在氣勢磅礴的《藍旗歌》中寫道:“藍旗飄飄,好漢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烏石二後來成為海盜“五色幫”集團分支中藍色幫的領袖人物,常在北部灣一帶活動。烏石二曾協助安南王阮光平攻打農耐國,並接受安南國王冊封為“寧海將軍”。烏石二發覺中計時,清兵水陸合圍之勢已形成,烏石二率眾頑強抵抗,終戰敗被俘。

抗清英雄

烏石二畫像烏石二畫像

公元1765年生於廣東省雷州府海康縣烏石村(今屬雷州市烏石鎮)。

歷史上南方沿海地區海盜猖狂,廣東尤為嚴重,明清時期為最。時兩廣總督楊琳向皇帝報告說:“查洋盜向唯廣東、福建為多,江南、浙江次之。廣東洋盜又多在潮州、雷州、惠州三府。”雷州海盜通悉水性,驍勇善戰,盛名一時。雷州海盜時常出沒於廉州、高州、瓊州,瓊州海盜大多都投於雷州幫海盜旗下。雷州海盜頭目,烏石二(1765~1810年),原名麥有金,廣東雷州人。公元1765年生於廣東省雷州府海康縣烏石村(今屬雷州市烏石鎮)。因在家中排行第二,故人們都叫他“烏石二”。

烏石二起兵

乾隆末年,雷州一帶,官府、漁霸相互勾結,對漁民殘酷剝削。烏石二愛打抱不平,於是聯合眾漁民進行反抗,結果遭到官府、漁霸的鎮壓,於是烏石二鋌而走險,與胞兄烏石大(麥有貴),弟烏石三(麥有芝)聚眾起義,抗官府、殺漁霸、劫富濟貧,從此過上駕舟踏浪,亡命江湖的海盜生活。百姓稱之為五色幫。烏石二後來成

烏石二烏石二
為海盜“五色幫”集團分支中藍色幫的領袖人物,常在北部灣一帶活動。他在秀才黃鶴的幫助下,舉起了抗清義旗。不出一年,烏石二擁有的船隻已多至二三百艘,人數也有七八千人之眾,鼎盛時期,烏石二聚眾數萬人,大小船舶1000多艘,為當時五色幫中最強大的一支隊伍。烏石二在氣勢磅礴的《藍旗歌》中寫道:“藍旗飄飄,好漢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當時統治階級談“烏”色變,寢食不安。
烏石二抗清船隻烏石二抗清船隻

藍色幫威震北部灣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十一月,林爽文在台灣率眾起義反清旗。1788年正月,林爽文被俘,後被處斬。他的部下鄭乙率領部分隊伍散入福建與廣東沿海,其中一部後來發展為海盜“紅色幫”。海盜集團為了爭取生存空間,與朝廷抗衡,於是聯合組成“五色幫”。他們既各有一定的活動地區,又互相扶持,聯合作戰。

五色幫分別使用紅、藍、黃、青、黑五色旗幟為旗幟,烏石二成為藍色幫的“海霸王”,他們在海上專門襲擊劫掠官船和洋船。在沿海,則對抗清兵,取財於官府和富戶。五色幫中要數“藍色幫”紀律最為嚴明,烏石二訂立幫規,執行“維護人民利益”鐵的紀律:接受百姓的物品,必須以兩倍的價錢償付;強取百姓物品的,立即處死。因此,他們得到當地沿海民眾的支持和擁戴,百姓經常供給他們米糧和火藥,使得他們火力猛、糧食足。“藍色幫”就在北部灣一帶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活動非常活躍,一時威名遠揚。

授封安南國“寧海將軍”

越南國在清嘉慶前稱安南國,是當時中國的屬國。嘉慶八年(1803年),清朝改“安南國”為“越南國”,“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乾隆帝在位期間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維祁與安南國王阮光平交戰,引起安南國王不滿。

雷州半島地理位置特殊,在中國與安南國之間起著溝通海陸的橋樑作用,特別體現在跨國貿易上。當時安南國許多海上交易貨物常常為海盜所掠。因此,安南國想藉機拉攏藍色幫的烏石二,烏石二也想找個好靠山,因此不謀而合,各取所需。烏石二曾協助安南王阮光平攻打農耐國,並接受安南國王冊封為“寧海將軍”。安南國也一直暗中支持中國廣東一帶“洋盜”的活動,極力扶助“寧海將軍”烏石二,制衡清廷。

“寧海將軍”烏石二以北部灣為根據點,進可以攻而退可以守,縱橫海域1000多里十餘載,屢敗清軍。兩廣、閩浙的統治者如坐針氈。清兵連年東討西剿,都消滅不了他。

重創清朝正規水師

五色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發生衝突,全殲葡萄牙海軍18艘軍船。五色幫於是常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外國殖民者船隊聽到五色幫也都心驚膽顫,甚至清政府的運輸官船也不能倖免。

“五色幫”日漸強大,引起朝廷重視。清政府派重兵平剿“五色幫”,勢力強大的藍色幫和紅色幫首當其衝,烏石二更是被滿清統治階級視為眼中釘。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七月,五色幫聯合船隊於馬洲洋打敗了前來“清剿”的清兵,擒殺了總兵林國良。八月,又在阿娘灘將清參將林髮帶領的水師船隊擊潰。

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六月,“五色幫”於廣東台山上川島的桅夾門大敗清總兵許廷桂,迫得許廷桂自刎而死。同年十月,因為颱風大作,張保仔的船隊開進香港大嶼山赤臘角避風。赤臘角一帶水道狹窄,只有東西兩個方向可以通海。香山知縣彭昭麟偵知後,認為對紅色幫首領張保仔進行圍殲,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彭昭麟立刻下令以繒船攔截其東向的出海口,同時徵用三艘葡國戰艦從旁協助。張保仔數百艘船盡困港中,張保仔只好派人潛水而出給藍色幫幫主烏石二送信求救。適逢遇上東南風大作,彭昭麟於是請提督孫全謀以巨艦阻賊西逃之路,發起火攻,孫全謀猶豫不答應。

就在張保仔冒死乘風向西拚命突圍之際,烏石二率藍色幫眾於珠江口之外的萬山群島附近佯攻孫全謀麾下的戰船,烏石二上演一出海上“圍魏救趙”的好戲,幫助張保仔從容逃出。其後,烏石二與張保仔等“五色幫”船邦會師,同提督孫全謀在廣州灣海面激戰數日,清廷水師受挫,將孫全謀打得大敗而逃,孫全謀亦因戰敗降職,兩廣總督那彥成被削職,發配伊犁。

戰敗被俘慷慨赴死

清兵屢戰屢敗,因而清廷改變了以往正面圍剿打擊的戰略,採取“全面瓦解、逐個擊破”策略,先削弱它,然後消滅它。清廷禁止民船出海,海鹽也改由陸運,長期封鎖五色幫的給養。恰逢幫會發生內訌,紅色幫張保仔與黑色幫領袖郭學顯發生矛盾,勢力比較薄弱的郭學顯率隊向清政府投降,清廷喜出望外,立刻給了他一個“把總”的頭銜。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四月,紅色幫張保仔接受招安,於廣東中山向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千總”官銜。叛徒張保仔結束了紅色幫的海盜生涯,當上清兵的“剿匪”先鋒,反攻剿殺自己的兄弟部隊。他於七星洋俘擄了黃色幫李宗潮部300餘人,又於放雞洋消滅了青色幫船艦數十隻。五色幫中仍然活動於廣東沿海的就只有烏石二的藍色幫。

為徹底殲滅海上抗清力量,時任兩廣總督張百齡以原紅色幫叛徒張保仔勸降為計,引誘烏石二的主力船隊駛入海康縣的南渡河,然後密令水師兵分兩路把烏石二的船隊包圍于海南的儋州洋面與雷州的雙溪口。烏石二發覺中計時,清兵水陸合圍之勢已形成,烏石二率眾頑強抵抗,終戰敗被俘。烏石二被俘後絕食,拒絕招安,慷慨赴死,清軍無奈。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十一月,烏石二被押往海口市處死,時年45歲。

雷州烏石二的死,標誌著五色幫這一集團的瓦解和終結。五色幫僅剩下青色幫領袖李尚青的一些船隊,感到獨力難支,只好帶領船隻向呂宋(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航去。自此曾在南中國海活躍一時的五色幫分崩離析,走向衰落,淡出江湖。雷州沿海一帶,至今流傳烏石二這個極富傳奇色彩人物的江湖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