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資料
【成語】為虺弗摧,為蛇若何【注音】wéi huǐ fú cuī , wéi shé ruò hé
【解釋】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後患。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結構】複句式
【年代】古代
【近義詞】為虺弗摧
【同韻詞】仙凡路隔、徒費唇舌、軒軒甚得、再蹈復轍、油嘴騙舌、釘嘴鐵舌、借詞卸責、心安理得、一飯之德、顧盼自得
成語辨析
亦作【為虺勿摧,為蛇若何】(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一回》):“漢、晉以降,外族漸次來華,雜居內地,當時中原主子,誤把那懷柔主義,待遇外人,因此藩籬自辟,防維漸弛,那外族得在中原境內,以生以育,日熾日長,涓涓不塞,終成江河,為虺勿摧,為蛇若何。”亦作【為虺弗摧,為虵奈何】(宋·蘇洵 《權書·幾策·審敵 》):“古人有言曰:為虺弗摧,為虵奈何?匈奴之勢,日長炎炎。”
亦作【為虺弗摧,行將為蛇】(明·馮惟訥《古詩紀·卷十·古諺〈太公兵法〉引黃帝語》):“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 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伐柯。為虺弗摧,行將為蛇。”
亦作【為虺弗摧】(姚光《傷心》)詩:“為虺弗摧終貽戚,我謀不用復奚論?”
亦作【養虺成蛇】(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三·梁紀九》):“高道穆曰:‘今乘輿飄蕩,主憂臣辱。大王擁百萬之眾,輔天子而令諸侯,若分兵造筏,所在散渡,指掌可克;奈何舍之北歸,使顥復得完聚,徵兵天下!此所謂養虺成蛇,悔無及矣。’”
成語故事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大敗越王勾踐,並破了越國的首都。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王準備答應。伍子胥認為不能許和說“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吳王不聽他的建議,除惡未盡結果在20年後被勾踐所消滅。詳述: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父仇舉兵伐越,大敗越軍。未幾,吳王復興兵伐越。越王勾踐遣諸稽郢為使往吳,以厚幣卑詞求和。夫差言於諸大夫曰: “寡人擬伐齊,以酬吾志,吾將與越和,望諸臣勿逆吾意。越既知悔改,吾夫復何求?若其冥頑不靈,俟伐齊歸後,復興師問罪。”伍子胥諫曰:“不可議和也。越非心悅誠服與吳和,亦非畏吾國之兵強也。其大夫文種智勇雙全,將隨心所欲玩吳於股掌之上,以得償所願也。其本知君王尚威與好勝也,故其卑言謙辭,委婉含蓄,以驕奢淫逸君王之心,使躊躇滿志於中原諸國,而有損本國。令吾士氣不盛,兵力衰頹,百姓流離失散,日漸憔悴困頓,然後坐收其利,收拾殘局。而越王言出必信,寬政愛民,四方之士皆歸附之,糧食逐年豐收,國勢日漸強盛。今吾猶可一戰而滅之,小蛇不除,長為大蛇後,將如何伏之?”夫差曰:“大夫何長他國志氣,滅本國威風哉?越嘗為吳之心腹大患乎?若無越國,春秋二季閱兵,將往何處炫吳軍力?”乃許議和。比及盟誓,越王復遣諸稽郢至吳,推辭曰:“盟誓有益乎?前番之盟誓,口血未乾,足以取信矣。盟誓無益乎?君王能棄武之威,辱臨與役使吾國,何重鬼神而輕己之力哉?”夫差許之,不歃血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