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1935~ )日本當代著名的存在主義作家。大江健三郎出生於日本四國島的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學業,從東京大學法文專業畢業,著有《廣島日記》(1965年)、《作為同時代的人》(1973年)和《小說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論。1994年作品《個人體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
書中的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比如“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人為什麼活著”“想要變成怎樣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還談到了自己少年時期的一些學習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寫”“我的讀書方法”“樹上的讀書之家”“小孩子的戰鬥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
作者憑藉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將自己從日本戰敗後的生活與成長,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娓娓道來。
大江夫人也應丈夫之邀,親手為《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繪製插圖,使我們在閱讀文字、欣賞圖畫的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來自家庭的脈脈溫情。
編輯推薦
在我長時間的小說家生涯中,這是我第一次針對孩子寫出分量可以出成《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的文章。想到要寫這樣的書,許多想要寫的東西就紛至沓來從適合國小高年級閱讀,到高中準備大學八學考試的學子們的內容都有。
這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對日本中國小的孩子們所做的演講,以及為他們而寫的文章。大江健三郎回顧自己成長的路途,回憶起童年中許多當時不懂的事,以一個年近六十歲老人的角度,重新解答自己當時的疑惑。當中有許多從小的習慣,思考方式,或是父母親的教誨,影響了他的一生。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日本四國地方的一個小山村。那是一個周遭環繞著森林的偏僻地方。大江健三郎小時候曾經自怨自艾地向父母親說,“在這森林中長大,將無法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名人”。山村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都是貧瘠的,大江穿的是縫縫補補舊制服,書籍更是很難找得到。大江目睹了學校的老師們在戰時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理念,戰敗後卻立即改變了立場、面不改色地教導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張,因而感到無法信任老師。他在有限的資源中為自己尋找其它學習的方式:背書的方法,閱讀的習慣,兒時的幻想,大江都平易誠實地向他的小聽眾、小讀者說明。
雖說全書寫的是他成長與自學的過程,但大江沒有一般“成功人士回憶童年,勉勵後進”的高姿態。他提出的問題很多是幼年時的他無法解釋,留到今天才以一六十歲老人累積的體會和想法來嘗試回答,例如“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大江寫道這個問題曾困擾了他多年,一直到大江自己也有了孩子--腦部與智慧型發展異常,但對音樂卻驚人地敏銳的大江光,他看著光在一教室吵雜的小朋友當中痛苦地掩著耳朵,仍然無法回答為什麼必須如此。直到他看到光在學校交到了朋友,並更進一步發展他在音樂上的才能,他才回答自己,上學是為了“充分理解自己,建立與他人的聯繫”。
這是大江健三郎從個人經驗出發,試圖為當前日本教育制度無法回答小孩子們的問題,提出他的答案。那淺白簡易的文體,確實就是為小孩子而說的。
目錄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人為什麼要活著?
在森林裡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
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小孩子的戰鬥方式
新加坡的橡皮球
中學的課
我的讀書方法
對謠言的抵抗力
百年的孩子
沒有無法挽回的事情
請再等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