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它是一門研究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並帶有不確定性現象的套用數學學科。傳統的系統理論,大部研究那些信息比較充分的系統。對一些信息比較貧乏的系統.利用黑箱的方法,也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但是,對一些內部信息部分確知、部分信息不確知的系統,卻研究得很不充分。這一空白區便成為灰色系統理論的誕生地。因此,灰色系統理論主要研究的就是“外延明確,內涵不明確”的“小樣本,貧信息”問題。在客觀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白色系統(信息完全明確)也不是黑色系統(信息完全不明確),而是灰色系統。因此灰色系統理論以這種大量存在的灰色系統為研究對象而獲得進一步發展。
基本觀點
(1)灰色系統理論認為,系統是否會出現信息不完全的情況、取決於認識的層次、信息的層次和決策的層次,低層次系統的不確定量是相當的高層次系統的確定量,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去揭示系統的規律。灰色系統理論在相對高層次上處理問題,其視野較為寬廣;
(2)應從事物的內部,從系統內部結構和參數去研究系統。灰色系統的內涵更為明確具體;
(3)社會、經濟等系統,一般會存在隨機因素的干擾,這給系統分析帶來了很大困難,但灰色系統理論把隨機量看作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的灰色量,儘管存在著無規則的干擾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總能發現它的規律性;
(4)灰色系統用灰色數、灰色方程、灰色矩陣、灰色群等來描述,突破了原有方法的局限.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
(5)用灰色系統理論研究社會經濟系統的意義,在於一反過去那種純粹定性描述的方法,把問題具體化、量化,從變化規律不明顯的情況中找出規律,並通過規律去分析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例如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灰色系統,身高、體重、體型等是已知的可測量的指屬於白色系統,而特異功能、穴位機理、意識流等又是未知的難以測量的,屬黑色系統,介於此間便屬灰色系統。體育領域也是一個巨大的灰色系統,可以用灰色系統理論來進行研究。
產生與發展
這一理論是我國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鄧聚龍教授在1982年提出的.它是系統思想的一種深化和發展.該理論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重視,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寫入了世界名人錄。當今的理論和方法廣泛地套用於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研究之中,獲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 該理論的產生為工程界的很多問題提供了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