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卷尾海南亞種

灰卷尾海南亞種

灰卷尾海南亞種(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innexu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體形中等,嘴形強健側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鉤,嘴須存在。鼻孔為垂羽懸掩。初級飛羽10枚,一般翅形長而稍尖。尾長而呈叉狀,尾羽10枚,上有不明顯的淺黑色橫紋。跗蹠短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全身暗灰色,鼻孔處的寬度與厚度幾相等;食物以昆蟲為主,多站在高樹頂上等待飛蟲的到來,見有飛蟲由附近飛過,就很快的由棲息處向下直飛,掠捕後又突然轉折向上,再飛回原處,形似U字形。主要以昆蟲為食,如蝽象、白蟻和松毛蟲,也吃植物種子。分布於中國海南。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灰卷尾海南亞種雄性成鳥(繁殖羽):上體羽色呈深灰黑色,但個別標本呈菸灰色;前額基部黑褐色;上體羽自頭頂、背部至尾上覆羽均為深灰黑色;頭側眼先、眼周、臉頰部及耳羽區,形成污白色塊斑,並微沾灰色,分界模糊不甚明顯;翅初級飛羽、尾羽均黑褐色;下體羽稍淺淡;翅下覆羽和腋羽菸灰色,具淺淡污灰白色羽端緣。

雌性成鳥;酷似雄鳥,羽色稍微暗淡些。

灰卷尾海南亞種灰卷尾海南亞種

虹膜橙紅色;嘴、跗蹠與趾、爪均黑色。

分布範圍

僅分布中國海南島

生活習性

灰卷尾棲息於平原丘陵地帶、村莊附近、河谷或山區。通常成對或單個停留在高大喬木樹冠頂端,或山區岩石頂上;也棲於高大楊樹頂端枝上;從海撥400—1150米以上山區都有分布。活動於針闊葉混交林和村寨邊,成群活動於喬木樹冠頂端和林間曠野,飛行時結小群或成對,翻騰於空中追捕空中飛行的昆蟲,飛行時而展翅升空,時而閉合雙翅,作波浪式滑翔;鳴聲粗厲而嘈雜。

食物以昆蟲為主,其中有鞘翅類、膜翅類、鱗翅類蛹及幼蟲和成蟲,這些多是樹木、苗圃、果園、農作物為害甚大的有害昆蟲。特別在育雛期間,能大量消滅危害甚大的蛹、蛾、幼蟲等,對自然界中生物防治、保護作物有重要作用。 偶爾也食植物果實與種子。

生長繁殖

 灰卷尾的巢置於闊葉高大喬木樹冠岔枝間,距地面約10米以上;灰卷尾繁殖期:在海南島4-6月間,在華東區則為5-7月間;多數地區一年繁殖一次,6-7月進行;巢構造細緻而精巧,呈淺杯狀;內壁層是以細枯草、根須、雜草花穗、植物細纖維等編織而成,中間雜以枯乾碎葉片;巢的外層由細小樹枝、葉柄、樹皮碎片組成;巢緣及巢外並覆以偽裝與加固物質,如地衣碎片、苔蘚、蜘蛛網絲、動物絨毛纖維等。通常產卵3-4枚,卵殼顏色多變異,殼呈乳白、橙粉或粉紅色;殼表面雜有灰色、暗棕褐色、褐紅色和棕黃色點斑或大小不規則的斑塊和漬斑,一般在卵的鈍端斑點較密集。卵徑為24-26.5mm×17.5-19mm。能見到親鳥銜食餵育幼雛。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