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地楊梅(原變種)
火紅地楊梅(原變種),產東北、內蒙古等地。生於海拔800米的林緣濕草地、山坡路旁、田間、沼澤潮濕處。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加拿大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火紅地楊梅(原變種)
- 拉丁學名:Luzula rufescens var. rufesce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 綱:百合綱 Li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 亞綱: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Cronquist系統]
- 目:燈心草目 Juncales [Cronquist系統]
- 科:燈芯草科 Juncaceae [Cronquist系統]
- 屬:地楊梅屬 Luzula [FRPS系統的燈心草科Juncaceae]
- 亞屬:長阜亞屬 Subgen. Pterodes (Griseb. ex Kanitz) Buchen
- 種:火紅地楊梅(原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狀莖橫走,具褐色或黃褐色鬚根。莖直立,纖細,直徑約0.5毫米。葉基生和莖生;基生葉多數,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4毫米,頂端鈍尖並加厚,邊緣具絲狀緣毛;莖生葉2-3枚,長2-4厘米;葉鞘筒狀包莖,鞘口部密生絲狀長毛。花序通常為單傘形花序狀;總苞片披針形或卵形,長1-5厘米,邊緣具絲狀長柔毛;花單生;花梗纖細,長短不一,基部有苞片;每朵花下有2枚膜質小苞片,卵形,長1.5-2毫米,寬約1.2毫米,頂端稍鈍,邊緣具絲狀長柔毛,有時不規則撕裂;花被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寬1-1.3毫米,內外輪近等長,頂端漸尖,邊緣膜質白色,中央紅褐色;雄蕊6枚;花葯狹長圓形,長1-1.3毫米,黃色;花絲長約0.6-0.9毫米;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花柱長約0.9毫米;柱頭3分叉,線形,長約2毫米。蒴果三棱狀卵形,長2.8-3.2毫米,頂端具短尖頭,麥稈黃色。種子卵形至橢圓形,長約1.1毫米,暗紅色;種阜淡黃色,長約1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習性
產東北、內蒙古等地。生於海拔800米的林緣濕草地、山坡路旁、田間、沼澤潮濕處。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加拿大也有分布。
植物特點
本種與羽毛地楊梅L.plumosaE.Mey.相近,但本種花序為單傘形花序,花序梗不分叉;花較小,花被片長2.5-3毫米。種阜比種子短,易於區別。
參考文獻
火紅地楊梅(原變種)Luzularufescensvar.rufescens
地楊梅屬植物
地楊梅屬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直伸或橫走,具細弱鬚根。本屬約70種,廣布於溫帶和寒帶地區,尤以北半球為最多,少數種分布在靠近熱帶的高山地區。生長在山坡林緣、水溝邊或路旁、溪邊濕草地。我國有16種,1亞種和3變種,主產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