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尾孢

火炭母尾孢,屬鏈孢霉目、黑霉科,拉丁名為Cercospora persicariae。

火炭母尾孢

拉丁綱名Fungi Imperficti
中文綱名半知菌綱
拉丁目名Moniliales
中文目名鏈孢霉目
拉丁科名Dematiaceae
中文科名黑霉科
拉丁名Cercospora persicariae
中文名
定名人
火炭母尾孢
定名人Yamam.
參考文獻Dematiaceae

相關連線

尾孢屬真菌葉斑病
尾孢屬中有多個種可引起蘭花的葉斑病,現在就其主要的種引起的蘭花葉斑病的症狀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Cercospora epipaczlddis

(1)危害:該病菌在義大利、德國、前蘇聯及美國發現,危害的寄生有:
E.palustris,蝦脊蘭、貝母蘭、柱足蘭、芋蘭、短瓣蘭以及鶴頂蘭、苞舌蘭等品種。

(2)症狀:在鶴項蘭中,初期症狀的葉背出現外狀大小的凹陷黃斑,很快病斑在葉的兩面均可見,短短的幾天之內即擴大,最後變成凹陷紫黑色略帶稍深色澤的隆起邊緣。老化病斑平均直徑約為2~5cm或稍大些,有些病斑可能結合成較大的不規則斑塊,較老的病斑中央往往破碎脫落,在病斑擴展越過較粗葉脈處,葉內組織殘體都碎落後,葉脈仍然保持完整。

Bletia purpures受到該病菌侵染時,最初通常在葉背面出現較小的卵圓或圓形的灰白色區域,最後葉片兩面均可見到感染,隨著病斑的擴大,病斑中央變成紫黑色,當病菌已完全定殖時,往往所有葉片都大量發病。

(3)防治:苯來特50%可濕性粉劑對蘭花上述葉斑病及所有尾抱屬
(Cercospora)病菌引起的葉斑類病害都有顯著的防治效果。用量均可使用1000倍液,並加小許濕潤劑,每兩周用藥1次,共3次,如需要,此後可用同樣的濃度每月噴霧一次。

2.Cercospora dendrobii

(1)危害:該病菌主要危害石斛屬蘭花品種,它一般不至於引起蘭花死亡,但卻在葉上產生許多斑點,使蘭花失去觀賞價值。

(2)症狀:症狀首先出現在葉片背面,表現為淡黃色區域,這種病斑會不斷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最後可能覆蓋整個葉背面。葉片上通常會產生各個不規則的淡黃色斑點,病斑老熟後會稍下陷呈紫黑色,擴展中的邊緣則保持黃色,很快便在葉片正面的相應部位出現黃綠色斑,隨著病斑老熟,會逐漸變成淡紫黑色或黑色,並呈現類似蟎類危害的症狀,發病嚴重的葉片壽命縮短,最後從植株上脫落。

(3)防治方法:施用苯來特50%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並添加小許濕潤劑,每兩周用藥1次,共3次,效果極好,以後每月按上述用量用藥1次,以防植株受到再侵染,用福美鐵防治病害也有效,使用濃度為80O~1000倍,重病區必須5~7天后即第二次噴藥。

3.Cercospora angraeci

(1)危害:該病害曾在美國、德國、英國發現,其危害的寄主有:Angraecum fragrans,Odontog lossum crispum(O. alexandrae),Angraecum eburneum,A.comorense,A.orchidglade,A.veitchii等。

(2)症狀:首先在葉背面出現,為針尖大小,棕色或淡褐色凹陷病斑,最後病斑轉為深紫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可能出現近圓形圖案,很多情況下,使整個葉片遍布病斑,尤以最靠近基部的老葉最為常見,病葉正面相對應區域則呈黃綠色,通常只是基部的6~8片葉產生嚴重的病斑,但如果植株種植過密,近頂部的老葉也可能受到侵染。

(3)防治方法:每兩周用苯來特5O%可濕性粉劑10O0倍液並加小許濕潤劑噴霧1次,共3次,如有必要,以後每月重施1次,可用百菌清或福美鐵代替苯來特來保護健康的部分,用量為800倍液。此外應保持株距以利於空氣流通,如果可能,應剔除並銷毀所有病葉。

4.Cercospora cypripedii

(1)危害:這種病害發生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以及菲律賓,其危害寄主有:Cypripedium candidum,C.humile(C.acaule)C. parviflorum var.pubescens,C. pubescens,C. spectable(C. hirsutum)和C. reginae,Paphiopedilum philippinense,Cypripedium philippinense。

(2)症狀:通常在葉脈之間出現長條形的淡紅色至深褐色或黑色的葉斑,病斑寬度1~3cm,長度有時可達葉片長度的一半,葉片兩面都產生孢子,但多數產生在葉正面。

(3)防治方法:對於杓蘭屬(Cypripedium)或兜蘭屬蘭花上發生的這種病害目前尚未有可行的防治措施,不過,苯來特對於蘭花上尾孢屬真菌的侵染具有抑制作用。
5.Cercospora odontoglossi Perillieux and Delacrois

(1)危害:該病害在美國、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家發現,對這兩種病害感病較重的種有:卡特蘭及Brassavola,Brassocattleya,Brassolaelia,Brassolaeliocattleya,Broughtonia,Diacrium,Epicattleya,Epidendrum,Epilaeliocattleya,Epitonia,Laelia,Laelonia,Potinara,Rodricidium,Schombocattleya,Schombodiacrium,Schomburgkia,Sophrolaelia,Sophrolaeliocattleya ,Sophronitis等。

(2)症狀:育苗盆中的卡特蘭類蘭花幼苗受到侵染後,首先在葉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稍微突起的深褐色病斑,葉正面在相應部位則表現褪綠,嚴重時最後會壞死,這種病菌侵染幼苗所表現的症狀常常會與蟎類的危害相混淆,所不同的是,蟎害斑下陷,而該菌的病斑則稍有隆起。老熟病葉片發病時,在背面出現不規則下陷的紫褐色病斑,病斑直徑一般O.32~2.54cm,常圍繞一棕色或褐色邊緣,斑點可結合成很大的斑塊,葉片正面的相應部位表現為黃色下陷斑,老熟時變為紫褐色。

(3)防治方法:5O%的苯來特可濕性粉劑對這種病菌的防治效果極好,可很好地控制該病害的傳播,每兩周用藥1次,濃度為1O00倍藥液,連續施用3次,此後,可減至每月用藥1次,以作為對病害的防範措施。還有其它一些殺菌劑亦有助於防治該病害,如福美鐵、克菌丹和百菌清,使用濃度均為80O倍藥液,必須每月用藥2次,加小許展著劑有利於藥劑較徹底地覆蓋葉表面,由於C.odontoglossi和大多數其它引起蘭花葉斑病的病菌都是通過葉片背面的氣孔進入植株的,因此做到使藥劑全面覆蓋葉片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