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冠戴菊鳥為台灣特有種。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型鳥類,生性活潑,常不斷地在枝葉間跳躍、啄食昆蟲。棲於海拔2200—3700公尺間的寒帶針葉林中。鳴唱聲為由輕而重的“嘶—嘶”聲,很易被誤認為是昆蟲的嗚叫聲。火冠戴菊鳥的繁殖,迄未有發現的記錄。
簡介
中文名稱:火冠戴菊鳥
學名: Regulus goodfellowi
英文俗名: Taiwan Firecrest
科別:鶯亞科
棲息地:中高海拔山區
形態特徵
小小的身軀約9公分,翼長約5公分。公鳥與母鳥的體色略有不同;公鳥頭上中央橘紅色,兩側及額黑色。頸側、後頸鼠灰色,背部大致為橄綠色,腰黃色,尾、翼羽內瓣黑褐色,中、大覆羽及三級飛羽末端白色。眼周圍黑色,外緣及後上方白色,甚為醒目。顎線黑色,腹中央白色,嘴黑色,腳黃褐色。母鳥大致與公鳥相似,但是頭中央為黃色。公鳥冠羽上美麗的橘紅色,平時容易被兩旁的黑色羽毛所掩蓋,因此常不易見到。
分類階層
英文名 | Formosan Firecrest |
學名 | Regulus goodfellowi |
俗名 | 新高菊戴、台灣戴菊鳥 |
目名 | 燕雀目(Order Passeriformes ) |
科名 | 鶯亞科(Family Sylviidae) |
是否為特有種 | 台灣特有種 |
保育等級 | 應予保育 |
分布地區
為台灣特有種,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至3700公尺之針闊葉混生林。但以2500公尺以上較易見,為台灣普遍之高海拔留鳥。火冠戴菊鳥分布繁殖於高度約2000—3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出現於3700公尺附近,冬季則降遷至比較不寒冷的中海拔約1900公尺的山區。棲於高海拔山區之寒帶針葉林中,對於樹種之選擇相當嚴格。大都選擇在針葉樹上覓食。棲息於針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尤其在高海拔山區之鐵杉,或冷杉林中,極為普遍。
生態習性
棲息環境:常見於多數溫帶及亞高山針葉林,獨棲於針葉林林冠下層。分布於海拔2000至3000米的針葉林及山地林間。其棲息範圍比金冠戴菊小得多。雖已有向北擴展的趨勢,但仍然集中在歐洲的西南部,除了西歐和中歐的地中海地區。普通火冠戴菊偏好針葉樹林,也相當普遍的棲息於任何樹木繁茂的闊葉林,混交林,茂密的灌木叢,灌木叢公園,沼澤地橡樹林和常綠的樹木繁茂的地區。以昆蟲為食。聲尖細而高。常與山雀及其他種類混群。冬季下至較低海拔。行為和金冠戴菊類似,在冬季可以加入到山雀和其他小型鳥類的群體。鮮艷的頭部色彩在茂密的植被中,可以在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達到溝通的作用,尤其是在繁殖季節。
研究價值
火冠戴菊鳥是世界上已知的五種戴菊屬鳥類中最漂亮的一種。曾服務於《民生報》的朱家瑩曾引用一位來台賞鳥的英國人說,火冠戴菊鳥是一種“永遠看不夠”的鳥。火冠戴菊鳥和高海拔針葉林的不可分割性,也慶幸目前台灣高海拔山區環境大多得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