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灣里區第三國小,位於南昌市灣里區磨盤山北路31號。
校史
始創於一九七一年二月,位於南昌市灣里區鄧壟路1號,前身是灣里工農學校。一九七一年九月改名為“灣里區第五學校”,一九七八年又改名為“灣里區第三國小”。一九八三年九月搬遷至南昌市灣里區磨北路31號。
學校地處灣里區中心地帶,總占地面積12410平方米,擁有兩棟教學樓,建築面積5792平方米。學校設校長室、黨支部,下設教導處、總務處、工會、團支部、少先隊大隊部,共有一、二、三、四、五、六、綜合七個年級組,學生1100餘人。
現有教工59人(其中含一小教工9人),學歷均合格。有36人獲小教高級教師資格。
設施
學校在上級部門領導下著眼於“構建和諧文明校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個大局,投入大量資金,創建了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舞蹈室、畫室、桌球室、實驗室、會議室、階梯室、職工活動室、配備了五十三台電腦、一部攝像機、三台印表機,兩台29寸大彩電,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28萬元,圖書室藏書1 萬餘冊。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美術、勞動、科學、健康教育、文體活動等課程,成立了腰鼓隊、體訓隊、舞蹈隊等。
學校被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定為“花園學校”來進行規劃和改造。校園布局合理設定,校園設施逐步完善,校園環境做到美化、綠化、淨化,一所集學園、樂園與花園為一體的花園式學校將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天堂。
特色及榮譽
校風校貌
學校以“德要高、行要美、學要實、體要健、手要勤”為校訓,以《奮發努力歌》為校歌,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制訂了《南昌市灣里三小聘爭實施方案》,方案中的《考核獎懲制度實施辦法》、《崗位責任制》、《教職工進崗申請表、定崗定職表及行政人員定編定職表》、《月度考核表》、《教師學期工作評估(考核)表》等規章制度通過多次教工大會的醞釀和討論,得到初步完善而漸趨合理化、科學化,其中《考績細則》中設立了特優獎、特等獎、爭光獎、爭輝獎、爭氣獎、參與獎、鼓勵獎、紀念獎八個不同等級。
根據方案,在全校教職工中開展“全員聘任,競爭上崗”教學改革活動,提出“崗位要競聘,愛拼才會贏。今天工作要努力,明天教學有作為”的競爭口號,倡導教職員工“愛崗敬業,愛生勤業,愛校敬業”,整個校園呈現出“校風正、教風濃、班風好、學風優”的良好態勢。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眾多的殊榮。區“先進達標單位”、市“先進單位”稱號、區“文明單位”、“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單位”、省“少先隊小幹部培訓示範學校”、市“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讀書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學校、市“德育示範學校”、市“心繫祖國、健康成長”讀書活動先進學校、 市“學習型學校”、區“平安學校”。
校長
張繼春,女,1958年3月24日生,數學碩士學歷。灣里區第三國小校長,灣里區政協常委,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市社會力量辦學協會副會長。省2007年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和市2007年十大新聞人物,2007年被教育部基礎教育中心推薦為《現代教育家》叢書出版人選。
張繼春校長從1993年開始白手起家,從租賃兩座教室、招收59名學生起步,堅持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和“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成真”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科學化的校園管理,到2009年已經發展到國小12個班,中學72個班,高中6個班,5300多名學生的熱點學校。
把教育作為國家和民族振興的事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辦學以來,沒有讓一個孩子因貧困離開求實、或者輟學。她每年減免的學費,可以辦一個宏志班。但是,她堅持不辦宏志班。因為她覺得宏志班是對學生心理的傷害。因為他們貧困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志氣。不僅如此,她減免學費,只讓家長知道,根本就不讓被免費的學生知道,為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尊地學習、成長。
她也堅決不辦貴族學校。因為她認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貴族永遠是少數。貴族本身是人類的一種異化——他們身上打上了過於強烈的社會等級烙印,也因此讓他們遠離本然的人性。……不僅不辦貴族學校,那些來求實的小“貴族”,她都儘可能讓他們在這裡平民化。有些被平民化的小“貴族”,在這裡培養了自立、自強意識,這恰恰是他們家長所希望的。
經過17年的奮進發展,灣里區第三國小已經是市每年報考學生最多,在校學生最多的國小。辦學實踐在全國各大教育媒體報導後, 各地的同仁紛紛前來參觀考察。每次來人,她都熱情接待。但是她依然為由於自己時間倉促,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同仁認真探討、交流而感到遺憾。於是,在2005~2009年的四年內,她連續在求實召開了8次“省民辦教育現場會”,承辦了多次研討會,組織求實的老師,把教育、教學中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向同仁傳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