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原為商丘縣濟陽區,1951年劃歸夏邑縣為第九區,1955年為濟陽中心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
地理環境
濟陽鎮位於夏邑縣西南部。濟陽鎮位於夏邑縣城西南十五公里處,南臨羅莊鄉,北靠桑堌鄉,東與郭店鄉、會亭鎮相連,西南與中峰鄉為鄰,西北與虞城縣接壤。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
行政區劃
轄濟東、濟西、濟北、劉鋪、田道口、劉崗樓、朱菜園、陸樓、王大莊、薛樓、彭樓、劉大樓、張閣、胡樓、王雙樓、軍李樓、袁東、袁西、大刁莊、丁樓、劉賈莊、楊樓、刁樓、段莊、八里北、八里南、婁莊27個行政村。其中城鎮建成區域面積7平方千米,鎮區人口1.2萬人。永商南路、駱通路、劉白路三條省道在鎮區交會。古蹟有隋運河通濟渠、南塔寺等遺址。
[代碼]411426103:~201濟東村 ~202濟西村 ~203濟北村 ~204劉鋪村 ~205田道口村 ~206劉崗樓村 ~207朱菜園村 ~208陸樓村 ~209王大莊村 ~210薛樓村 ~211彭樓村 ~212劉大樓村 ~213張閣村 ~214胡樓村 ~215王雙樓村 ~216軍李樓村 ~217袁東村 ~218袁西村 ~219大刁莊村 ~220丁樓村 ~221劉賈莊村 ~222楊樓村 ~223刁樓村 ~224段莊村 ~225八里北村 ~226八里南村 ~227婁莊村
歷史文化
(一)
《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九》 南京檕官造麴如東京之制,及楚丘、谷熟、寧陵、虞城 、下邑 、柘城縣 、高辛 、會亭 、濟陽鎮九務 ,歲七萬八千七百一十八貫。熙寧十年 ,在城賣麴三萬六百九十九貫二百一十七文 , 寧 陵 縣 官 監 一 萬 五 千 四 百 九 十 五 貫 一 百 四 十 九 文 , 諸 縣 買 撲 二 萬 六 千一 百 三 十 二 貫 三 百 四 文。
註:
南京指應天府,現在的商丘,北宋時是陪都。
麴:qū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丘六切,音鞠。《說文》酒母也。《玉篇》麴櫱。《釋名》麴,朽也。郁之使衣生朽敗也。《書·說命》若作酒醴,爾惟麴櫱又女麴,小麴也。
豫東一帶,老年人會做麴,再做成酵子,做發麵饃。
(二)
《宋史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四年六月,汴水決宋州谷熟縣濟陽鎮。
(三)
省道商永公路直穿鎮中心,有隋朝大運河遺址。
曾記否,隋堤古柳攬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錦繡濟陽正是時候。
正所謂滾滾紅塵帝王過,悠悠歲月百姓城。身在濟陽隋提岸,只需一天,還你千年,古運河的輝煌濃縮在這裡。
傳統美食
水煎包,白粥,糝(sha)湯,燒餅,肉盒等。
糝(sha)湯,又名“肉粥”,一種傳統名吃,流行於魯、豫、蘇、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餐。
水煎包
白粥
燒餅
肉盒
糖糕
經濟建設
濟陽鎮黨委政府利用特別試驗改革鄉鎮的優惠政策和該鎮資源優勢、地理優勢,大力扶置發展私有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引進外部資金、技術走內外結合道路,逐步形成了濟陽鎮的產業優勢,使企業經濟穩步增長,2001年工業總產值達2.4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5億元,人均純收入2400元。2005年被縣委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基礎設施
濟陽鎮為改善投資環境,截至2005年,該鎮多方融資三千多萬元,加強了環境硬體建設。一是架設了通向各村的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網;二是拓寬和修建了總長達7公里的三條小城鎮街道及20公里的環鄉路。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三是完成了開發小區建設,水、電、通訊已全部到位,道路及其它附屬設施已修建完畢;四是完成了占地總計100餘畝的一中、中心國小及幼稚園建設;五是完成了省級標準的敬老院;六是建成了濟陽鎮中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