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說起老濟南人最喜愛,最引以為豪的傳統名吃,草包包子當之無愧!草包包子從起源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短短的一個世紀草包包子卻經歷了日偽時期的土豪惡霸尋釁敲詐,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飛機濫炸,政治運動,經濟改革等諸多風潮,見證了濟南近百年的榮辱沉浮。是最能體現古老濟南韻味的老字號!
1937年日本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為躲避戰亂張文漢帶著全家從濼口遷入了濟南市城內。起初他想開家包子鋪來養活一家老小,但是當時的家裡已經窮的叮噹響,並且剛遷入城內又人生地不熟的。一時間張文漢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老實人終歸有好人相助,當時城內有一個有名的中醫叫張書齋,他資助了張文漢五袋麵粉。並且發動當時的鄉親及友人幫助張文漢。幾天后,張文漢在太平寺街南段路西,租了兩間門面房準備開設包子鋪,開業之前,“草包”請張書齋先生給起個響亮字號,張先生說:“要什麼響亮字號,‘草包’就很響亮,於是“草包”二字便成都為包子鋪字號。
風味特點
草包包子是灌湯包的一種,新出籠的包子,白白的薄皮透出粉粉的肉餡,不變形,不塌架,口感鬆軟,香而不膩。可以堂吃也可以外賣,外賣的包子都用鮮綠荷葉包裹,使熱包子別有一種清香,這也是濟南草包包子獨特的地方之一。濟南被稱之為泉城,荷花荷葉自然也是特產之一,二者結合流露出許多老濟南人濃濃的鄉情。
製作方法
草包包子用刀切肉餡,配以筍丁、蛋糕丁,並以老漬醬油、小磨香油,精心調製,是謂三鮮餡。以新鮮豬肉為原料,配以特製佐料精製成餡,是謂豬肉灌湯餡。再以新“面肥”發二等粉,擀成皮,捏十八褶成菊花頂狀。上籠蒸約十幾分鐘,出籠時凡包子“脫底”、“冒油”者剔出,不上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