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

激濁揚清

衝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壞人壞事,褒揚好人好事。也說揚清激濁。——《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西晉時期司空從事中郎牽秀好說大話,他說如果他居於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沖除髒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河間王顒(讀“yóng”,八王之一)很親任他,封為平北將軍,後來被顒長史楊騰殺所殺。秀博辯有文才,性豪俠,弱冠得美名……太康中,調補新安令,累遷司空從事中郎……惠帝西幸長安,以秀為尚書。秀少在京輦,見司隸劉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謂居司直之任,當能激濁揚清;處鼓鞞之間,必建將帥之勛。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激濁揚清激濁揚清
【詞目】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詳細解釋

含義

激:衝去;濁:髒水;清:清水。衝去污水,讓清水上來。原來比喻除去壞人,獎勵好人。現在比喻發揚好的,去除壞的。舉例:待制為官,盡忠報國,激濁揚清。(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

成語典故

出處

揚清激濁,盪去滓穢,義也。《尸子·君治》

典故

西晉時期司空從事中郎牽秀好說大話,他說如果他居於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沖除髒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他只是說說而已,實際上並沒有那樣去做。在“八王之亂”中,作為尚書的他見哪個王有勢力就投靠哪個。河間王顒(讀“yóng”,八王之一)很親任他,封為平北將軍,後來被顒長史楊騰殺所殺。

“牽秀,字成叔,武邑觀津人也。祖招,魏雁門太守。秀博辯有文才,性豪俠,弱冠得美名……太康中,調補新安令,累遷司空從事中郎……惠帝西幸長安,以秀為尚書。秀少在京輦,見司隸劉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謂居司直之任,當能激濁揚清;處鼓鞞之間,必建將帥之勛。及在常伯納言,亦未曾有規獻弼違之奇也。”

示例

1、待制為官,盡忠報國,激濁揚清。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

2、相聲,這被侯寶林先生稱之為"笑的藝術"的藝術形式,利用捧、哏、逗、說等等手法,其中精彩的片斷,風趣的對白,熔高雅詼諧於一爐,合寓意和風趣共一體,常常會使得"台上台下呵成一氣",大有"一個小丑進城勝過十個名醫"之妙呢!至於相聲段子中那意思是針砭時弊、革故鼎新也好;是嘲諷世事、激濁揚清也罷;是忍俊沉吟、陶冶性情也行,其意味、意趣都是極濃的。

3、在沉寂多年之後,文藝理論開始顯露出它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勇敢地承擔起文藝界清除林彪、"四人幫"思想餘孽激濁揚清、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

4、這些文章充滿濃郁的政治熱情,緊密地聯繫社會現實,切中時弊,激濁揚清,入木三分,讀者拍案驚嘆。

詞語辨析

【英譯】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

【近義詞】彰善癉惡、隱惡揚善

【反義詞】諱疾忌醫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清除壞的。

【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清除壞的,發揚好的

【結構】聯合式

【同韻詞】撥草瞻風、以聾辨聲、如履薄冰、聞寵若驚、石破天驚、積久弊生、神色不驚、素昧平生、靡靡之聲

【基本解釋】比喻發揚好的,去除壞的。

正音:濁,不能讀作“zhú”。

清,不能寫作“青”。

英文解釋

簡釋

eliminate the impure from the pure -- to cast out the wicked and cherish the virtuous;castigate the bad and extol the good;drain away the mud and bring in fresh water;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

例句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傳統文學的進入,為網路文學激濁揚清。

So at this point, we have every reason to expect: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access, network jizhuoyangqing literature.

相關燈謎

【謎面】激濁揚清(打字一)

(謎底: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