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博士,現供職於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中法文學與文化研究。
學術成果(待續)
1、異質文化擊撞下的“新神話”——從傳教士個案看天主教與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交往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6卷第6期
摘 要:歐洲傳教士之傳教多少會與對象國文化發生衝突,其對後者的認識因為受制於先見、文化傳統及歷史條件等因素,必認為是一不同於原文化和對象國文化的面目怪異的新生成物,但我們仍然可以從發生學和接受美學等角度對它們進行剖析,破譯這些“新神話”的各組成要素,歷史地呈現不同宗教文化相互認識的複雜過程。
2、從入藏路線的書寫看19世紀法國對中國藏族地區的殖民想像——以法國人旅藏遊記為中心
《西藏研究》2007年第1期
澤擁、丹增遵珠
摘 要:文章以19世紀中後期法國人旅藏遊記文本為基點,以各文本均強調的“八藏路線”為引子,在19世紀中後期中法關係的歷史背景下,論述了19世紀法國對藏族地區想像性的殖民意圖。在較少的關於法國同中國藏族地區交往史的研究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
3、藏族文化與20世紀初的法國文學創作
《中國藏學》2007年第3期
摘 要:同英國一樣,19世紀的法國也同中國藏族地區有相當的歷史交往,藏族文化通過傳教士、冒險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職業的人得以在法國傳遞。到世界局勢動盪的20世紀初,法國出現了一些與藏族文化相關的文學創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徵性的形式進入到法國人的意識中,這是長期以來法國接受藏族文化的一個結果,同時也反映出法國人對藏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4、歐洲遊記文學在19世紀科學境遇中的“異化”——以法國人古伯察遊記的批評史為線索
《外國文學》2007年第3期
摘 要:遊記文學在文學研究中一直處於邊緣狀態,基於此,筆者以個案研究為基礎,力圖展示19世紀作為文學的遊記文本在科學思想擠壓下所處的“尷尬”狀態,從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的角度在文學與時代的關係方面做一探討。
5、從傳教士的活動看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法國對中國藏族地區的非軍事侵略態度
《西藏大學學報》2008年第23卷第3期
澤擁 丹增遵珠
摘 要:文章以19世紀法國的世界殖民網路及法中關係為背景,以法國傳教士的活動為線索,探討了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法國對中國藏族地區所採取的非軍事侵略態度,並對其採取這一態度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6、法國傳教士與法國早期藏族文化研究
《中國藏學》2009年第2期
摘 要:本文在勾勒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在中國藏族地區活動情況的基礎上,以法國早期關於藏族文化的研究成果為參照,探討了法國傳教士在進行文化傳遞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法國與中國藏族地區的早期文化交流過程中,法國傳教士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