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養生觀

從蘇東坡的詩文來看,吳復古對飲食養生是有獨到的見解的。 這些見解不但影響了後世的潮人和潮菜,也影響了他的好友蘇東坡。 十多年前蘇東坡還在黃州的時候,吳復古也曾跑去看他,教他養生法和氣功。

所謂美食,不外是文化對食慾的敘述。以芋這種食物來說吧,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它都是南方人最普通的主食之一。但到了宋代紹聖三年(1096),因為兩位文化人的交往和敘述,一種潮式烤芋變成了人們熟知的美食。
第一位文化人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他當時被貶到惠州。惠州盛產荔枝和芋。蘇東坡第一次吃到荔枝的時候,便寫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至於芋,因為據說多食會染上瘴病,蘇東坡倒也不敢放膽大嚼。從他寫給弟弟子由的信來看,當時惠州的生活條件還是蠻清苦的:“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說他羊肉是不敢跟官吏們爭買的,但隔幾天還是會去買一次羊脊骨來吃,甚至還吃出“烤蟹螯”的味道來。這年的冬天,他的老朋友吳復古從潮州跑來看他。
吳復古又名子野,號遠遊,位列潮州前八賢,是位有道家思想的隱士高人。他曾經在潮陽直浦都(灶浦)麻田山上築庵隱居,蘇東坡為他寫過《遠遊庵銘》,那地方後來成為潮陽縣舊八景的“麻田紫氣”。對這次會面,蘇東坡在《煨芋帖》中這樣記敘:“本草謂芋土芝,雲益氣充飢。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吳遠遊曰:”此非芋之罪也。芋當棄皮,濕紙包,煨之火,熟乃熱啖之,則松而膩,乃能益氣充飢。今惠人皆和皮水煮,堅頑少味,其發瘴固宜。‘丙子除夜前兩日,夜饞甚,遠遊煨芋兩枚見啖,美甚,乃為書此帖。“
在享受了一番燒芋美食之後,蘇東坡意猶不足,又寫了一首《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詩:“松風溜溜作春寒,伴我飢腸響夜闌。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食懶殘殘。”詩人借用《唐書》記載的懶殘和尚燒芋給李泌吃的故事,對自己的境況做了一番自嘲。另據蔡啟賢先生的考證,這《煨芋帖》的真跡,直到晚清還列於邑人丁日昌的百蘭山館藏書目錄中,丁死後才散逸。
從蘇東坡的詩文來看,吳復古對飲食養生是有獨到的見解的。這些見解不但影響了後世的潮人和潮菜,也影響了他的好友蘇東坡。十多年前蘇東坡還在黃州的時候,吳復古也曾跑去看他,教他養生法和氣功。蘇氏後來據此寫了《問養生》,文中說:“余問養生於吳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也就是說,養生最重要是安、和二字訣,安即靜心,以減少外界的誘惑;和即順心,以順和來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
從神農嘗百草,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是“食醫同源”、“藥膳同功”的。周代的官職中有“食醫”,說明最早的醫生也同時是廚師。但後來中國菜變得越來越重視滋味而忽視養生了。地處粵東一隅的潮州,因為有了吳復古等中原南遷士子的倡導,在飲饌服食上極其注重養生與滋補。潮菜的養生觀,總括起來也是和、安二字;具體來說,就是了解各種食物的品性和配伍,並以之調和陰陽和季節的變化。當然,作為美食,要求是做到有藥性而無藥味,見療效而不見藥——天氣漸熱,你要不要先來一客冬瓜燉鴨去除暑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