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寺聯

潮汕區域是中國佛教信仰比較濃厚的地區,佛教信仰有著悠久的歷史。潮汕區域寺廟眾多,且都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潮汕高僧輩出,古有惠照、大顛、慧元、大峰、道忞,近有仁智、智誠、定根、定持、圓徹等。佛教文化更是潮汕頭文化的重要內容,而潮汕寺聯更是其中的奇葩! 潮汕的寺聯甚多,筆者博採,擷取特色,神餘墨外,述趣於後。

潮汕寺聯介紹

潮汕的寺聯甚多,筆者博採,擷取特色,神餘墨外,述趣於後。

原來該寺周圍,東有巾山、南有明山、北有獨山。它建於隋、顯於唐、封於宋,是一座潮汕最古老而稀有的隋廟。

揭陽雙峰寺所處為潮汕三大叢林之一,其寺聯為:雙修戒定,一念慈悲承般若;峰高林密,聲傳鐘磬趣皈依。此聯禪宗樂韻特濃,哲理之玄,樂境之美,具在醇厚之韻味中。

汕頭市郊青雲禪寺,前門兩旁,掛有宋代哲學家朱熹的撰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廷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當你站此“海國風光第一山”,接仙石上嘯長風,騁懷南海三千浪時,便會感到上聯豪放縱逸,引用確切,極富哲理。

潮陽靈山寺聯云:靈鷲雲深,花影泉聲俱寂;山中竹翠,松風鶴夢同清。聯描景狀物,自然貼切。內含二典:一為《傳燈錄》載:釋迦在靈鷲山會上,手拈一花示眾,迦葉見之,破顏微笑;二為蘇軾《觀棋詩序》“予素不能棋,獨游廬山白鶴觀中,人皆闔戶晝夜,獨聞棋聲於古松流水之間。”深、寂、翠、清,正是“雖有榮觀,無所系屑”之超然境界。

普寧水田娘娘廟聯為鶴頂格。聯云:水味清甜嘗法界;田心如鏡照禪師。據說,古時此地,水濁有毒,有條烏墨蛇,盡吸水裡污毒,最後身亡。可見此聯為謳歌救人事跡,讚美捨身精神,抒情感人真摯。

潮州開元寺的天王殿配匾有聯: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此聯很有氣魄,它概括了佛門的信念和宗旨,就是普度無私和成佛超凡。不要以為佛經多唯心理論,還應看到不少苦行精進的僧人,他們“定力能經桑海換,叢林尚有典型存。”

南澳雲蓋寺柱聯:願祈佛力舒千臂;不捨魚龍集眾材。此聯除崇尚佛法之情溢於言表外,還勸喻眾生,謳歌群力,含有感承海外赤子同胞,竭誠襄助重光古剎之意。

饒平縣白雀寺聯為:白雲飛去,長留秋月連天淨;雀鳥歸來,偶帶松花滿院香。此聯遣詞嚴謹,鍊字精妙,抒憤言志,諷世刺時。時逢造寺上樑,僧主請蔣氏題山門匾額,恰逢一群白雀繞檐啁啾,興之所至,潑墨揮毫書“白雀寺”。迨於清代,柘林鎮湯錫琦手書上聯,遂使雙璧璀璨山門。

澄海虎丘山丹砂寺門聯為:虎虎天地間,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太虛容實,小實彌虛,虛懷須歷千仞嶂幸,見丹方入聖,實求富民強兵,真傳乃武抱凌紫;丘丘世上事,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克非納是,恭是制非,非凡應供萬斛浪,淘沙(砂)始得金,是達興家興國,有道者當負雲霄。此聯長達92字,國內罕見;山名嵌中。游觀它寺皆是供奉一教,唯此寺供道、佛、儒三教俱全,實為鮮見,應為此寺一絕。

潮汕寺聯故事

故事一則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內容豐富、生動,其中趣味性強的為數不少。現僅介紹流傳於潮汕地區的一些趣味性對聯。 據傳,明朝潮州狀元林大欽就作過很多與人對答的即景趣味對聯。 因他小時候已有大名氣,很多人碰見他便要出上聯讓他對下聯,如: 有個農夫挑著一大擔竹筍在田間小路上相遇林大欽經過,林大欽要農夫避讓一下,農夫便出兩副對聯的上聯讓林大欽對下聯,說對得好他就讓路;否則,林大欽只好踏下田間爛泥過路。 林大欽應好,農夫便出上聯: 身輕擔重輕挑重 林大欽脫口而出: 腳短路長短行長 農夫說對得好,即出第二聯上聯: 竹槌挑筍父擔子 林大欽見附近有農民在拔秧縛秧,便說出下聯: 稻草縛秧母抱兒 農夫盛讚林大欽捷才,即避讓一旁讓他經過。 又有一次,林大欽與一位同窗出遊,經過一個神廟,見一個婦女在搖籤詩求神靈保佑她丈夫驅逐小妾,同窗便以此情景出了上聯要他對下聯: 手搖簽筒妻逐妾 “妻逐妾”即是那婦女求神的內容,又是搖簽筒的象聲詞,很難對。適逢這時有個婦女攙扶著口吹簫管招攬卜卦生意的盲人丈夫經過,呼呼的簫聲提醒了林大欽,使他立即作出了下聯: 口吹簫管婦扶夫“婦扶夫”既是這對夫婦的行動,又是簫管發出的聲調,與上聯形成了巧對、絕對。 少頃,有人騎馬經過他們身邊的木橋,同窗也出上聯讓林大欽對下聯: 馬過木橋蹄打鼓 林大欽想起家中餵雞的情景,便對下去: 雞啄銅盆嘴敲鑼 上下聯都非常鮮明、形象。 改革開放後人民富裕了,處處歌舞昇平。潮汕某農村一位鐵匠靠勤勞致富,請了一台大戲演給鄉親們觀看,他自撰了這樣一副對聯貼在戲台兩邊: 若非平日噼噼啪 豈有今宵咚咚嗟 “噼噼啪”是打鐵的象聲詞,“咚咚嗟”是做戲的鑼鼓聲,非常生動有趣。 潮安一個農村貨車司機乘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家致富,某年他貼出的春聯竟是這樣一組阿拉伯數字: 7878778 1616116 橫批是:樂在其中 “樂在其中”是雙關語,既是表現歡樂,又是說明有音樂在對聯之中,上下聯數字唱成樂譜便是: 齊發齊發齊齊發 多拉多拉多多拉 這是寄託主人希望鄉親們人人一齊發財,他自己則多拉(運載)貨物的美好願望

故事二則

清末,一位南澳海防軍民府同知官,因為患病,向附近金山禪寺和尚,借宿後院休養。
那金山禪寺,創自康熙年間,位於金山腳下,背山面海,南靠聚福庵,北依關帝廟,茂林修竹,花草芳美。後院有空房,故被同知看中,出家人那敢得罪官員?只得答應。
一段日子過去了,同知官病養好了,但因環境優美迷人,不僅自己賴著不走,甚至把夫人也接進去住宿,夜臥鴛鴦。和尚們敢怨而不敢言。
又過了些日子,主持和尚見同知官仍沒有走的意思,只得向當地鄉紳康蓋泉求援。這康蓋泉,是位秀才,頭腦機靈,書法文章都寫得好,尤擅撰聯。他撰寫在西天嶺旁,面對大海的名剎疊石岩的“石墟近接西天嶺,岩峻遙觀南海燈”,在深澳南山寺門聯“南城鍾磐皆成幻,山寺雲霞總是空”等佳對,至今仍為人們所讚頌。當時,他撫慰一下和尚,表示待想良策。
幾天后,恰逢—場颱風,把金山寺的大門吹塌了。康蓋泉聞知,計上心來,對主持和尚說:“你們的寺門,原無對聯,今趁修建寺門,我撰寫—副對聯,嵌上去,那同知官,不走也得走。”主持依約行事。
寺門修畢,—副新對聯鑲嵌在門面側上,分外惹眼:
金鼓木魚喚醒一般沉醉名利客。
山光潭影羞煞那輩跋涉江湖人。
那位同知,路過寺門口,見到這對新聯,反覆吟誦,不禁臉浮羞色。深感這對聯,實在寫得高妙。以金山作冠首,借歌頌金鼓木魚,山光潭影,而影射諷刺自己,覺得羞慚,只得夫人搬回到自己住居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