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團常村煤礦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是我國首次部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特大型現代化煤礦,1985年開工建設,1995年建成投產,現有員工8000餘人。作為潞安的主力礦、骨幹礦,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常村煤礦現已成為包括1座主體礦井、5座整合煤礦、一個多經三產公司、一個後勤服務中心在內的現代化大型煤礦企業。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十二五”時期,常村煤礦全體幹部職工將緊緊圍繞集團公司、礦黨政的戰略部署,以著力打造國際化新潞安第一品牌礦井為目標,立說立行爭朝夕、同心同德謀跨越,全面推動礦井由規模大礦向效益大礦轉型跨越。2006年、2007年全礦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7億元、20億元,實現利潤分別為4.3億元和5億元。 2011年全礦加之整合礦井安全生產原煤955萬噸,銷售收入65億元,實現利潤11.4億元。礦井本安建設、集約高效、管理創新、綠色礦區、黨建工作、企業戰略發展等都走在了全煤乃至全國的前列。

發展思路

作為全省重點監控的高瓦斯礦井,常村煤礦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理念,認真踐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人員行為規範、規章制度完善、裝備技術水平提升”三方入手,大力推進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多年來,有效地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控制了零打碎敲事故,安全生產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不斷探索創新,創建了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安全防護、應急救援“PCPR”新型煤礦安全管理體系。2010年5月,全國首座井下應急救援示範採區落戶常村;2011年5月全國首次井下永久避險硐室72小時載人驗證試驗在該礦取得圓滿成功,為全國煤炭行業積極構建井下“六大避險系統”提供了有益探索。

管理模式

按照“工資就是螺絲、螺絲就是工資”的理念,常村煤礦積極主動把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交易機制引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全集團率先推行內部市場化改革,構建起了一條以內部市場為導向、以生產流程為基礎、以交易收購為手段、以收益調節為槓桿的市場價值鏈管理體系,徹底打破了“崗位工資加獎金”的傳統分配模式,實現了企業由過去落後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向先進的市場化價值運行機制的轉變。在此基礎上,該礦還創造性地將內部市場化收購辦法引入煤礦安全管理領域,實行礦井安全、質量、工作量的4:4:2收購機制,徹底改變了過去員工收入高低單純由產量高低、進尺多少決定的狀況,增加了安全收入比例,強化了安全激勵,使員工真正感受到了“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收入”,有利地促進了員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轉變。

轉型跨越

常村煤礦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整體戰略,緊緊圍繞潞安集團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品牌企業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做精龍頭、伸展兩翼、創新機制、跨越騰飛”的總體思路,以建設“本質安全型、集約高效型、自主創新型、質量效益型、綠色環保型、和諧幸福型”的“六型常村”為目標,高起點起步,高績效執行,全面推進“品牌化新常村”建設,具體奮鬥目標可概括為“011510”:

“0”—杜絕重大事故,消滅零打碎敲事故,保持事故為零;“1”—在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綜合效益、黨建績效等各方面,成為國際化新潞安的第一品牌;

“15”—全礦加之整合礦井煤炭產量達到1500萬噸以上;總產值達到150億元以上,初步形成常村礦主業、整合礦井、中小企業“三足鼎立”發展格局。

10——全礦人均年工資達到10萬元以上。

圍繞這一目標,常村煤礦黨委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兩會”精神,服從服務於集團和礦戰略實施,促進黨政融合,增強發展合力,凝聚乾群力量,強化拼爭意識,不斷完善“黨建績效管理評價體系、主題活動、企業文化建設、全國一流文明礦區創建、社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一個機制、四個載體”黨建工作新模式,持續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全力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為建設品牌化新常村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工人工作照片 工人工作照片

獲得榮譽

並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文明煤礦”、“山西省文明和諧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主要領導

礦長:王強 黨委書記:薛利民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漁澤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